鵠竢
成語(Idiom):鵠竢 (hú lì)
發音(Pronunciation):hú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志向高遠,志向遠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鵠,古代指天鵝;竢,指直立。鵠竢比喻人的志向高遠,追求的目標非常遠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志向遠大,有遠大的抱負和目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中有一則故事。齊國有個叫孟嘗君的人,他的志向非常遠大,希望能夠推翻暴政,重振齊國。有一天,他看到天空中飛過一只天鵝,天鵝高傲地挺立著,非常自信。孟嘗君感嘆道:“天鵝豎立著飛翔,我也要有鵠竢之志!”從此,人們用“鵠竢”來形容志向高遠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輕時立下了鵠竢的志向,希望能夠改變世界。
2. 這個年輕人有著鵠竢的抱負,他一定會有所作為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天鵝高傲地挺立著的形象,來記憶“鵠竢”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古代鳥類的寓言故事,如《列子·天瑞》中的“鶴立雞群”。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長大后要成為一個有鵠竢志向的科學家,為人類做出貢獻。
2. 初中生(13-15歲):他從小就有鵠竢的抱負,希望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
3. 高中生(16-18歲):她立下了鵠竢的志向,要通過努力考上一所名牌大學。
4. 大學生及以上: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有鵠竢的目標,努力學習,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