牒辟
成語(Idiom):牒辟(dié bì)
發(fā)音(Pronunciation):dié b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公文、文書等被批準、認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牒辟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牒”指的是公文、文書,而“辟”表示批準、認可。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公文或文書經(jīng)過審核、審批后得到認可的情況。它強調了公文的合法性和正式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牒辟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書信、公告、公文等正式場合。在這些場合中,它可以用來表示某個文書已經(jīng)通過審核、批準,并且具備法律效力。比如,在法院判決書中常常會出現(xiàn)“特此牒辟”字樣,表示該判決書具有法律效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牒辟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官方文書使用。在古代,文書的合法性非常重要,因此,公文和文書在發(fā)出之前需要經(jīng)過嚴格的審核和批準。審核通過后,文書上會蓋上官方的印章,表示文書已經(jīng)得到認可。這個印章就是“辟”,而文書本身就是“牒”,因此,經(jīng)過審核和批準的文書就叫做“牒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字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法院判決書上特此牒辟,具有法律效力。
2. 這封公告已經(jīng)牒辟,可以在社區(qū)內張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牒”字和“辟”字分別與公文和官方印章聯(lián)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張公文上蓋著官方的印章,表示文書已經(jīng)通過審核和批準,即可記住牒辟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公文、文書相關的成語,如“文不對題”、“文過飾非”等,可以幫助加深對中國文化和語言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批改作業(yè)時特此牒辟,表示作業(yè)已經(jīng)被批準。
初中生:學校通知上特此牒辟,學生需要按時參加運動會。
高中生:大學錄取通知書特此牒辟,表示學生已經(jīng)被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