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
基本解釋
◎ 心地 xīndì
(1) [intention]∶指人的存心、用心
心地善良
(2) [mind]∶佛教語。指心,即思想、意念等。心能生萬法,如地能長萬物,儒家用以指心性存養
愿問第一義,回向心地初。——杜甫《謁文公上方》
自古圣賢,皆以心地為本。——《朱子全書·學二》
欲廣福田,須憑心地。——《鏡花緣》
(3) [mood]∶心情,心境
心地輕松
(4) [breath of mind]∶心胸、氣量
總能夠似寶玉這般人材心地?——《紅樓夢》
近義詞
心腸、心性
英文翻譯
1.a person's mind, character, moral nature, heart, etc.
詳細解釋
(1).佛教語。指心。即思想、意念等。佛教認為三界唯心,心如滋生萬物的大地,能隨緣生一切諸法,故稱。語本《心地觀經》卷八:“眾生之心,猶如大地,五穀五果從大地生……以是因緣,三界唯心,心名為地。”《壇經·疑問品》:“使君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 唐 寒山 《詩》之二六七:“我自觀心地,蓮花出淤泥。” 唐 王縉 《東京大敬愛寺大證禪師碑》:“開心地如毛頭,掃意塵於色界。”
(2). 宋 后儒家用以稱心性存養。《朱子語類》卷六七:“蓋其心地虛明,所以推得天地萬物之理。” 明 高攀龍 《語》:“然人之心地不明,如何察得人心術?”
(3).居心,用心。 明 葉盛 《水東日記·陳古庵經紀梁氏》:“朋游中,惟鄰居同年 陳汝同 心地好,且有家法,孤子女可托也。” 梁啟超 《上粵督李傅相書》:“故倡民權之人,其心地最純潔。” 曹禺 《雷雨》第四幕:“你是個少爺,你心地混帳!”
(4).器量,胸襟。《水滸傳》第十七回:“ 王倫 那廝,心地褊窄,安不得人。”《紅樓夢》第五八回:“也有心地狹窄猶懷舊怨的。”
(5).心情,心境。 唐 司空圖 《偶詩》之五:“甘得寂寥能到老,一生心地亦應平。”《元詩紀事》卷十引 元 黃肖翁 《題水村圖》詩:“幽人心地本翛然,此境相諳七十年。” 魯迅 《故事新編·采薇》:“打定主意之后,心地倒十分輕松了。” 王西彥 《古屋》第二部四:“我們無論如何不能否認一個年青女子的心地是和一個中年男子是不相同的。”
心地 (xīn dì)
發音 (Pronunciation): xīn dì
基本含義 (Basic Meaning): 指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品性、道德或善惡本質。
詳細解釋 (Detailed Explanation): 心地指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品性、道德或善惡本質。一個人的心地好,表示他善良、正直;一個人的心地壞,表示他邪惡、陰險。
使用場景 (Usage Scenarios):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心地來描述一個人的品性和道德。例如,當我們想表達一個人善良、正直時,可以說他的心地很好;當我們想表達一個人邪惡、陰險時,可以說他的心地很壞。
故事起源 (Story Origin): 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本書籍《莊子》。莊子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哲學家,他在這本書中提到了“心地”。這個成語后來被廣泛使用,并成為描述一個人品性的常用詞語。
成語結構 (Structure of the Idiom): 心地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心”和“地”兩個字組成。
例句 (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心地善良,總是樂于助人。
2. 她的心地邪惡,經常陷害別人。
3. 這個人心地善良,不會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情。
記憶技巧 (Memory Techniques):
1. 將“心地”拆分為兩個字,“心”代表內心,而“地”代表本質。通過將這兩個字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2. 將這個成語與具體的人物或故事聯系起來,可以更容易記住它的意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 (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其他與心地相關的成語,如“心如止水”、“心安理得”等,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2. 閱讀有關道德、品性和人性的書籍,深入了解心地的概念和其在人際關系中的重要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心地很好,經常幫助同學們解決問題。
2. 初中生:她的心地壞,經常欺負弱小的同學。
3. 高中生:他的心地善良,從不與人爭吵或打架。
4. 大學生:她的心地善良,經常參加志愿者活動幫助社區里的老人。
這個學習指南可以幫助學習者全面了解“心地”這個詞語的含義、用法和背后的文化背景,同時提供記憶技巧和延伸學習的建議,幫助學習者更好地掌握和運用這個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