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
基本解釋
◎ 玄奘 Xuánzàng
[Xuan Zang] (602—664) 原名陳煒,洛川緱氏(今河南偃師)人,唐代高僧,通稱三藏法師,13歲出家,629年從長安西游,歷盡千辛萬苦,到達印度,645年回到長安,帶回經書657部,十年間與弟子共譯出75部1335卷,還著有《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述他西游親身經歷的110個國家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習俗等
詳細解釋
(602-664)唐代佛教學者、旅行家、翻譯家。俗稱唐僧。原姓陳,名fd6a,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人。十三歲出家。公元629年從長安出發,經涼州出玉門關西行赴印度。初在那爛陀寺受學,后又游學印度各地,精通佛教經、律、論三藏。645年回國,譯出經、論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又記旅行途中見聞,撰成《大唐西域記》。明代吳承恩的《西游記》小說,即從他的故事發展而來。
成語(Idiom):玄奘(xuán zhàng)
發音(Pronunciation):xuán zh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具有卓越才智和學識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玄奘,又稱玄奘法師,是唐代著名的佛教高僧,以其卓越的才智和廣博的學識而聞名于世。玄奘法師曾經親自前往印度取經,歷經千辛萬苦,最終將佛經帶回中國,對中國佛教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玄奘”成為了形容有卓越才智和學識的人的成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有卓越才智和學識的人,也可以用來稱贊他人的學識和智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玄奘”的故事源于唐代,當時玄奘法師親自前往印度取經的事跡被廣為傳頌。他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的旅程,但始終堅持不懈地學習和探索,最終成功地將佛經帶回中國。因此,人們將他視為具有卓越才智和學識的代表,將其名字作為成語來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玄奘是一個以人名命名的成語,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真是個玄奘,無論什么問題都能輕松解答。
2. 這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真是玄奘般的智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玄奘法師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玄奘法師智慧的眼神和學識的氣質,以及他前往印度取經的艱辛旅程,這樣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玄奘法師的事跡和對中國佛教的貢獻,以及他在印度取經的旅程和所帶回的佛經內容。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玄奘法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佛教高僧。
2. 初中生:玄奘的取經之路充滿了艱辛和困難。
3. 高中生:他的學識廣博,真是個玄奘般的人物。
4. 大學生:玄奘法師的學問深厚,對佛教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