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漿
基本解釋
指銅、玉、竹等古玩表面經長期撫摩所發(fā)出的光澤。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聲》:“非玉非銅,滿面包漿裹?!薄度辶滞馐贰返谑换兀骸澳憧催@(爐)上面包漿,好顏色?!?/p>
成語(Idiom):包漿
發(fā)音(Pronunciation):bāo ji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文物、古玩等經過歲月沉淀后所形成的光澤和質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包漿是指文物、古玩等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和保存,表面形成了一層油脂、灰塵等物質,使其在色澤、質感上更具有歷史價值和審美魅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包漿常用于描述文物、古玩等具有歷史價值的物品,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外表或事物的質感有著獨特的韻味和歷史沉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包漿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宋文人蘇軾的《東坡志林》中,描述了一種飲食文化,后來逐漸演變成形容文物的質感和光澤。古代文人雅士往往喜歡收集古董文物,對于那些經過歲月洗禮的文物,他們常常會用“包漿”來形容其歷史沉淀和獨特魅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由“包”和“漿”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件古董瓷器包漿自然,看上去非常古樸。
2. 這幅字畫經過包漿處理,更顯得古意盎然。
3. 這把古劍包漿如新,看上去像是剛出土的文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想象一個古董文物表面有著油脂和灰塵形成的光澤,從而記住“包漿”一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文物的鑒賞和保護,以及相關的文化傳統和歷史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奶奶家里有一把包漿的古椅子,坐上去感覺很舒服。
2. 初中生:我在博物館看到了一件包漿很好的青銅器,真是歷史的見證。
3. 高中生:這幅古畫的包漿處理非常精細,看上去像是從古代傳承下來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