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鐘
基本解釋
一種無袖不開衩的長外衣,即斗篷。其形如古樂器的鐘,故稱。 清 方以智 《通雅·衣服》:“ 周弘正 著繡假鐘,蓋今之一口鐘也。凡衣掖下安襬,襞積殺縫,兩后裾加之。世有取暖者,或取冰紗映素者,皆略去安襬之上襞,直令四圍衣邊與后裾之縫相連,如鐘然。”《西游記》第三六回:“那眾和尚真個齊齊整整,擺班出門迎接,有的披了袈裟,有的著了偏衫,有的穿著個一口鐘直裰。”《官場現形記》第四三回:“不知從那里拖到一件又破又舊的一口鐘,圍在身上,擁抱而臥。”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一章:“袍子的款式裁縫得很好,腰肢上扎了兩道寬褶,一下子就顯得細腰之下擺衩撒開,很象一把剛收起的統傘,所以這種袍子又叫做一口鐘。”
成語(Idiom):一口鐘
發音(Pronunciation):yī kǒu zh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說話音調鏗鏘有力,聲音洪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口鐘是指說話聲音洪亮有力,像鐘聲一樣響亮。形容人的聲音響亮、有威嚴,也可用來形容文章或演講的聲音雄壯、有氣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聲音洪亮、有力,也可以形容文章或演講的聲音雄壯、有氣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津侯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春秋時期,晉國有個叫鐘繇的人,他的聲音洪亮有力,聽起來像鐘聲一樣。后來,人們就用“一口鐘”來形容說話聲音洪亮有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一口鐘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口鐘的聲音在教室里響起,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2. 這位演講者的聲音洪亮如鐘,激勵了在場的聽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鐘聲的聲音,想象一個人說話的聲音像鐘聲一樣洪亮有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聲音的成語,如“鏗鏘有力”、“聲如洪鐘”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的一口鐘聲音讓我們都能聽到。
2. 初中生:他的一口鐘聲音讓人印象深刻。
3. 高中生:這位演講者的一口鐘聲音激勵了所有的聽眾。
4. 大學生:他的一口鐘聲音在整個會場回響,讓人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