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闕
基本解釋
(1).宮闕。因其高大,故稱。 漢 劉歆 《甘泉宮賦》:“云闕蔚之巖巖,眾星接之皚皚。” 南朝 宋 鮑照 《代陸平原君子有所思行》:“西上登雀臺,東下望云闕。” 宋 蘇軾 《奉安神宗皇帝御容赴景靈宮導引歌詞》:“龍顏髣髴笙簫遠,腸斷屬車音。離宮春色瑣瑤林,云闕海沉沉。”
(2).借指朝廷。《魏書·百濟傳》:“臣建國東極,豺狼隔路,雖世承靈化,莫由奉藩,瞻望云闕,馳情罔極。” 唐 韓愈 《贈族侄》詩:“作書獻云闕,辭家逐秋蓬。” 宋 蘇轍 《謝翰林學士宣召狀》之一:“成命莫回,驚使華之促召;一家竦聽,望云闕以馳情。”
(3).為云霧掩映的宮闕。指月宮。 唐 劉禹錫 《奉和中書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翫月二十韻》:“稍當云闕正,未映斗城懸。”
成語(Idiom):云闕
發音(Pronunciation):yún qu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高聳入云的山峰或樓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云闕是由兩個詞語組成的成語,其中,“云”指的是云彩,代表高處;“闕”指的是宮殿或樓閣的門楣,代表高聳入云。整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山峰或樓閣高聳入云的景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云闕常用于形容山峰或樓閣的高大壯麗,也可用于修辭手法,形容詩文中的壯麗景色。適用于旅游、文學等相關領域的描述和表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廬山謠》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詩,其中有句“云闕峰頭一日行,若耶溪畔無窮峰”。這句詩以“云闕”來形容山峰高聳入云,表達了作者對廬山壯麗景色的贊美。后來,人們將“云闕”作為成語使用,來形容高聳入云的山峰或樓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山峰高聳入云,真是一座云闕。
2. 那座古老的樓閣宛如云闕一般,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云闕”與高聳入云的山峰或樓閣形象聯系起來,形成記憶的印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描寫山峰或樓閣的成語,如“云開霧散”、“云龍風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山上的云闕好像是通向天空的大門。
2. 初中生:登上云闕,俯瞰整個城市的美景。
3. 高中生:這幅詩畫描繪了一座云闕聳立在山巔的場景,令人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