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釋義] (成)《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指對人的責備或處罰不要太過分。
- [構成] 動賓式:不為|已甚
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ù wéi yǐ shèn ㄅㄨˋ ㄨㄟˊ ㄧˇ ㄕㄣˋ不為已甚(不爲已甚)
《孟子·離婁下》:“ 仲尼 不為已甚者。” 朱熹 集注:“已,猶太也。 楊氏 曰:‘言圣人所為,本分之外,不加毫末。’”后以“不為已甚”謂不做過分的事,適可而止。 宋 王安石 《洪范傳》:“不言‘攸好德,則錫之福’,而言‘曰予攸好德,則錫之福’,何也?謂之皇極,而不為已甚。” 清 林則徐 《諄勸殷富平糶并嚴禁牙行鋪戶囤米抬價告示》:“似此久為囤積,其意何居?本應封貯到官,押令平糶,緣恐差役藉端騷擾,是以不為已甚。”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不為已甚
成語(Idiom):不為已甚
發音(Pronunciation):bù wéi yǐ sh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要過分地責備或懲罰他人,不要把事情做得過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為已甚是一個表示寬容、寬大的成語。它強調在處理問題時要有度量,不要過分追究或過度懲罰他人。這個成語的背后蘊含了一種寬容的品質,即不要因為別人的錯誤或過失而對其過分苛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為已甚常常用于勸告他人在處理問題或沖突時要保持冷靜、客觀,并不要過于嚴厲地對待他人。它可以用于各種場合,如家庭、工作、學校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為已甚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的一個故事中。故事中,項羽被劉邦打敗后,劉邦派人給項羽送了一副畫,畫中畫著項羽死于自己手中的情景。項羽看到畫后,非常悲傷,但他還是對畫中的劉邦表示了寬容和諒解。他說:“不為已甚,且以此謝天下。”意思是他不會對劉邦懷恨在心,而是要以此來感謝天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不為已甚”由四個漢字組成,其中“不”表示否定,“為”表示做,“已”表示過分,“甚”表示過火。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處理問題時,我們應該學會不為已甚,保持冷靜。
2. 老師在批評學生時,要注意不要為已甚,要給予適當的批評和指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不為已甚”拆分成兩個部分進行記憶。首先記住“不為已”,意思是不要做得過分。然后記住“甚”,它表示過火。通過記住這兩個部分,就可以理解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文章或參與討論來進一步理解和應用這個成語。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寬容和諒解相關的成語,如“寬以待人”、“寬宏大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不為已甚,我會原諒同學的錯誤。
2. 初中生:作為班長,我不會為已甚,會給同學們適當的批評和幫助。
3. 高中生:在處理學校紀律問題時,學校應該不為已甚,采取公正的處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