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脈根
牧草名稱
百脈根
牧草學名
Lotus cornioulatus L.
來源與分布
百脈根原產歐亞兩洲溫帶,19世紀后期開始栽培,我國四川、貴州、廣西、湖北、江蘇、河北、新疆、甘肅(主要是隴南山區)均有野生分布,中國農科院蘭州畜牧所,甘肅農業大學、甘肅省草原工作隊,甘肅草原生態所等單位,先后從外地引進良種在蘭州、武威、岷縣、榆中、慶陽等地開展引種試驗,做了大量的工作,雖在各地生長良好,但都未進入在生產中推廣應用的階段。
牧草形態
百脈根是豆科百脈根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明顯,側根眾多,分布于30~60厘米土層中。莖枝叢生,匍匐生長,莖光滑,長60~90厘米。掌狀三出復葉,小葉倒卵形,短葉柄。有大托葉,形似葉片,故名五葉草。傘形花序,小花4~8朵,位于長花梗頂端,花色淡黃至深黃。莢長圓,聚生花梗頂端,散開,狀如鳥足,故有鳥足豆之稱,每莢含種子10~15粒。種子細小,腎形,光滑,橄欖色,棕色或墨綠色,千粒重1.0~1.2克。
牧草特性
性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抗旱、耐熟、耐瘠薄、耐濕潤,能在低濕排水不良的地方正常生長。耐旱力強于白三葉和紅三葉弱于苜蓿,耐酸能力為苜蓿和紅三葉所不及,但酸度過大,會影響根瘤的形成和固氮作用的進行。適宜在肥沃、灌溉良好的粘壤土上生長,但在砂壤土、土層淺,土質瘠薄、徽酸或微堿性土壤均可生長。適宜土壤pH值為6.2~6.5。不耐陰,需長日照,充分開花需日照14~16小時;日照不足,開花減少,出現嚴重匍匐生長;弱光下,莖枝和根生長均受抑制。幼苗耐寒力較差,且在冬季氣溫較低,土壤水分不足的地區則不能越冬。
飼用價值及利用技術
(一)飼用 百脈根莖細葉多,產草量高,一般畝產鮮草1500~3000千克,高者可達4000千克,刈割后,再生緩慢,一般每年刈割2~3次。營養含量居豆科牧草的首位,特別是莖葉保存養分的能力很強,在成熟收種后,蛋白質含量仍可達17.4%,品質仍佳。刈割利用時期對營養成分影響不大,因而飼用價值很高。其莖葉柔軟細嫩多汁,適口性好,各類家畜均喜食。可刈割青飼,可調制青干草,加工草粉和混合飼料,還可用作放牧利用。用于青飼或放牧時,其青綠期長,含皂素低,耐牧性強,不會引起家畜膨脹病,為一般豆科牧草所不及。因其耐熱,夏季一般牧草生長不良時,百脈根仍能良好生長,延長利用期。(二) 其他用途 百脈根根系發達,側根著生眾多根瘤,根茬地翻耕后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和氮素,改土肥田效果好,對后作增產作用大,常與禾谷類糧草料及油料、經濟作物輪作倒茬利用。莖枝匍匐生長,枝葉茂密,覆蓋度大,在荒坡裸地種植,護坡保持水土性能好。花期長,昆蟲傳粉,是很好的密源植物。百脈根壽命長,可與禾本科牧草混播,建立永久性刈牧兼用草地。種子有落地自生,自行繁衍習性,可用來補播天然草地,可使草地經久不衰,提高產量和質量。根和莖都有從腋芽生出新枝的能力,可切成短段作扦插繁殖,在牧草純種繁育和育種中有很高的價值,種子結實率高,繁殖系數大,每畝可產種子40~70千克,利于推廣。
栽培技術
(一)土壤與耕作 百脈根對土壤要求不嚴,在沙壤土,粘壤土,瘠薄地,排水不良的低濕地,微酸性或微堿性土壤均可種植。種子細小,幼苗細弱,出土能力差,要求精細整地,才能保證全苗。在上年前作收獲后即應伏耕、秋耕、滅茬除草。旱作地秋季耙耱保墑蓄水,冬季鎮壓保墑,灌區要進行冬灌泡地,冬春耙耱鎮壓保墑。翌年播種前進行淺耕整地,達到土塊細碎,地面平整。
(二) 施肥 百脈根播種后,利用年限較長,耗肥量較大,要結合秋耕深翻一次施足底肥,每畝施有機肥1500~2500千克,標準過磷酸鈣25~50千克,過磷酸鈣須事先與有機肥混合,灑水使其濕潤,堆積腐熟發酵20~30天再施用。播前結合深耕,每畝施硝酸銨5~10千克,促進幼苗生長。
(三) 播種 種子田播種,用國家或省級牧草質量標準規定的Ⅰ級種子;收草地,放牧地播種Ⅰ、Ⅱ、Ⅲ級種子均可。百脈根種子硬實率高,播種前要進行硬實處理,處理方法有:有機械法擦傷種皮,用溫水浸泡24小時,晾干再播;用濃硫酸浸泡20~30分鐘,用清水沖洗干凈,晾干再播,播種量因利用目的而定,種子田條播,每畝~0.5千克,行距30~40厘米。收草地條播,每畝~0.6千克,行距20~30厘米,撒播0.7~0.8千克,與禾本科牧草混播,百脈根占40~50%。播種深度1~2厘米。播種期因地區間氣候差異而不同,寒冷地區應早春播種,溫暖地區可以春播,也可以夏播和秋播,秋播不應遲于8月下旬,要使幼苗有1個月以上的生長期,以利越冬。補播改良天然草地的可以在入冬時寄予過冬播種。建立永久性人工草地時,可以單播,也可以混播,常用適宜混播組合草種有草地早熟禾、無芒雀麥、雞腳草、多年生黑麥草、高牛尾草等。混播比例,百脈根占40~50%為宜。在進行純種繁育時,可用根或莖切段扦插繁殖。在補播改良天然草地時,可調整控制利用,以利種子充分成熟,便于藉種子自然落粒,自行繁衍改良。
(四) 田間管理 幼苗生長緩慢,易受雜草危害,要及時中耕,松土鋤草,嚴禁放牧,踐踏毀壞幼苗。草地建植后,也不能放牧利用過重,或在灌水,降雨后放牧,免損生機。每次放牧利用后,要間隔半月,以恢復再生。每次放牧或刈割后,灌區要結合灌水追肥,旱地要利用降雨追肥。每畝施過磷酸鈣10~15千克,磷二銨或硝酸銨4~5千克。刈割留茬5~8厘米,放牧留茬10~15厘米。
(五)收獲利用 花期長,種子成熟不盡一致,成熟后易裂莢落粒,在70%的果莢變為黑褐色時,即可刈割收種,有條件可隨熟隨收,分期進行。人工草地用于刈割利用的適宜期為初花期至盛花期,用于放牧利用開始期為分枝期至孕蕾期,或草層高度達20厘米時適度放牧,切忌重牧或降雨、灌水后放牧。根茬地肥效很高,常與禾谷類糧草作物和經濟作物輪作倒茬利用。種子田和水土保持種植地是良好蜜源地,花期來臨,將蜂箱運置四周,促進傳粉,增加種子產量,充分利用蜜源。
常見牧草蟲害
草原毛蟲類、盲蝽類、苜蓿籽蜂、蠐螬、苜蓿夜蛾、小麥皮薊馬、葉蟬類
百脈根.中藥材
【藥名】百脈根
【別名】柏脈根、牛角花、都草、黃金花、五葉草、鳥距草。
【漢語拼音】bai mai gen
【英文名】Root or stem of Littleleaf Indianmulberry, Herb of Birdsfoot Trefoil, Bird's Foot Trefoil, Bird's Foot Deervetch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otus corniculatus L.
【歸經】肺經
【功效】補虛;清熱;止渴
【考證】出自《唐本草》
【科屬分類】豆科
【主治】虛勞;陰虛發熱;口渴
【功效分類】補益藥
【性味】甘;苦;微寒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百脈根的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8g;或浸酒;或入丸、散。
【出處】《中華本草》
網友關注
精品推薦
- 陽城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級,氣溫:24/16℃
- 靈武市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31/12℃
- 同德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2/7℃
- 喀什區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6℃
- 阿圖什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7/13℃
- 海西州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級,氣溫:22/10℃
- 文昌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5/25℃
- 塔城地區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7/5℃
- 剛察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雨夾雪,風向:西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16/2℃
- 托里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