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wǔ tǐ tóu dì ㄨˇ ㄊㄧˇ ㄊㄡˊ ㄉㄧˋ五體投地(五體投地)
◎ 五體投地 wǔtǐ-tóudì
[adulate;prostrate oneself before sb. in admiration] 指兩肘、兩膝和頭頂著地,佛教最恭敬的禮節,比喻敬佩到了極點
詞語解釋
wǔ tǐ tóu dì ㄨˇ ㄊㄧˇ ㄊㄡˊ ㄉㄧˋ五體投地(五體投地)
(1).雙肘、雙膝及頭一起著地。原為古代 印度 表示虔敬的行禮方式,佛教沿用。《佛般泥洹經》卷下:“太子五體投地,稽首佛足。”《梁書·諸夷傳·中天竺國》:“今以此國羣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歸屬,五體投地,歸誠大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致敬之式,其儀九等:一,發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五體投地……凡斯九等,極唯一拜。”
(2).泛稱跪拜。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胡四娘》:“ 大郎 五體投地,泣述所來。”
(3).比喻佩服到極點。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同徵友 萬柘坡 光泰 ,精于五七古。 程魚門 讀之,五體投地。”《老殘游記》第十一回:“ 申子平 聽得五體投地佩服。” 魯迅 《而已集·新時代的放債法》:“因為他是天才而且革命家,許多女性都渴仰到五體投地。”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五體投地
成語(Idiom):五體投地
發音(Pronunciation):wǔ tǐ tóu d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極度敬佩或崇拜,心悅誠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體投地是由“五體”和“投地”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五體”指的是頭、手、膝、足和胸,表示全身都向地面貼附;“投地”指的是俯伏在地,表示完全臣服或敬仰。整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完全投降或崇拜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五體投地常用于形容對某人或某事物的極度敬佩、崇拜或心悅誠服的情感表達。可以用在贊揚領導、敬仰英雄、欣賞藝術作品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五體投地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尚書·周書·大禹謨》。相傳,大禹治水有功,被封為夏朝的天子。當時,大禹的功績令人敬佩,人們紛紛五體投地,以示對他的崇拜和臣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五體”和“投地”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對他的能力和才華五體投地。
2. 他的演技讓觀眾五體投地,紛紛為他喝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五體投地”與全身俯伏在地的形象聯系起來,形象化地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崇拜”、“敬佩”、“心悅誠服”等,以豐富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看到我的偶像時,五體投地,覺得他太厲害了!
2. 初中生:老師的教學方法讓我五體投地,我對她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3. 高中生:他的成績一直很好,我對他的學習態度五體投地。
4. 大學生:看完這部電影后,我對導演的才華和創意五體投地。
5. 成年人:他的創業經歷令人敬佩,我對他的勇氣和智慧五體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