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dài yuè páo zǔ ㄉㄞˋ ㄩㄝˋ ㄆㄠˊ ㄗㄨˇ代越庖俎
《莊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成玄英 疏:“庖人,謂掌庖廚之人,則今之太官供膳是也。尸者,太廟中神主也。祝者,則今太常太祝是也,執祭版對尸而祝之,故謂之尸祝也。樽,酒器也。俎,肉器也。”后因以“代越庖俎”比喻越出本分,代行其事。 陳天華 《獅子吼》楔子:“是英雄自有英雄面,怕甚么代越庖俎,還他箇一矢雙穿。”參見“ 越俎代庖 ”。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代越庖俎
成語(Idiom):代越庖俎 (dài yuè páo zǔ)
發音(Pronunciation):dài yuè páo z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代表別人做事,充當替身或代理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庖俎是古代祭祀時用來宰殺牲畜的砧板和刀具,越國是春秋時期的一個國家。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代替越國做祭祀的工作,后來引申為代替別人做事,充當替身或代理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代替別人做事或擔當替身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替代別人的職責或責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在春秋時期,越國國君勾踐將要出征,他擔心自己的廟宇祭祀不得以及民生疏忽,于是他找到了一個年輕人楊翹,代替他去做祭祀和管理國家的事務。楊翹非常盡職盡責,做得非常出色,但是他并沒有露面,所以人們對他的樣貌一無所知。后來,勾踐回國后,他感到非常內疚,因此他決定將楊翹的樣貌刻在庖俎上,以此紀念楊翹的忠誠和辛勤工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代——替代,越——越國,庖——庖俎,俎——庖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代越庖俎,完成了公司總經理的工作。
2. 她代越庖俎,幫助朋友完成了婚禮籌備工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代越庖俎”與“代替越國做祭祀和管理國家的工作”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楊翹在庖俎上工作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代替、代理相關的成語,如“代人受過”、“代人受罰”等,以擴展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生病了,我代越庖俎,給同學們上數學課。
2. 初中生:爸爸因為出差沒法參加家長會,我代越庖俎,去和老師溝通。
3. 高中生:因為隊長受傷了,我代越庖俎,擔任了比賽的領隊。
4. 大學生:公司總經理因為突發事件不能出席會議,我代越庖俎,代表公司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