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庶
基本解釋
唐玄宗 廢太子 瑛 、 鄂王 瑤 、 光王 琚 為庶人,時稱“三庶”。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懲戒》:“ 李林甫 秉政,陰中計於 武妃 ,將立其子以自固, 武妃 亦結之,乃先黜 九齡 ,而廢太子。太子同 鄂王 瑤 、 光王 琚 同日并命,海內痛之,號為三庶。” 宋 楊萬里 《涪溪賦》:“觀其一過不父,日殺三庶,其人紀有不斁矣夫!”
成語(Idiom):三庶(sān shù)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s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貧窮、卑微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庶是由“三”和“庶”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三”表示數量,意味著不止一位;“庶”表示卑微、普通的意思。三庶合在一起,表示貧窮、卑微的人。這個成語原本用來描述社會底層的人群,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的貧困和卑微的身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庶常常用于文學作品、演講和日常口語中,用來形容社會底層人群或者自稱貧窮的人。它可以用來表達對貧窮人的同情、對社會不公的批評,或者用來自嘲貧窮的身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庶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社會制度。在古代社會,社會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庶民的地位往往比較低下。三庶這個成語就是用來形容貧窮、卑微的人。它反映了古代社會的階級差距和貧富不均的現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庶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出身三庶,但憑借努力,成功地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2. 這個小說以三庶的視角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三庶”與“貧窮、卑微”這兩個詞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貧窮、卑微的人,他們可能是社會底層的人群,被稱為三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貧窮、卑微相關的成語,如“窮困潦倒”、“貧苦人家”等,以擴大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的狗狗很三庶,總是很可憐地看著我要吃的食物。
2. 初中生:在這個小說中,作者通過描寫三庶的生活,表達了對社會不公的批評。
3. 高中生:雖然他來自三庶之家,但他不放棄努力,最終成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