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ǐ yí fá yí ㄧˇ ㄧˊ ㄈㄚˊ ㄧˊ以夷伐夷
使夷人自相攻伐。《后漢書·鄧訓傳》:“議者咸以 羌 、 胡 相攻,縣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護。”《資治通鑒·漢章帝章和二年》:“今幸遭天授,北虜分爭,以夷伐夷,國家之利。”參見“ 以夷攻夷 ”。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以夷伐夷
成語(Idiom):以夷伐夷
發音(Pronunciation):yǐ yí fá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外族來征服另一外族,指利用外力來對付外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以夷伐夷是一個古代典故,源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以夷伐夷,其義則同,其利則異。”意為用外族來征服另一外族,指利用外力來對付外力。成語中的“夷”指的是外族或敵人,“伐”指的是攻打或征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以夷伐夷常用于形容利用敵人內部矛盾或利用外力來對付敵人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政治或軍事上的策略,也可以用來形容社會或個人之間的斗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起源于中國戰國時期,當時的國家紛爭不斷,各國相互攻伐。其中一個國家利用了另一個國家內部的紛爭,借助外族的力量征服了敵人。這個典故被后人總結為“以夷伐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以夷伐夷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其中“以”、“夷”、“伐”、“夷”分別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商業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我們可以利用競爭對手的弱點來以夷伐夷。
2. 這個國家利用鄰國的內部紛爭,以夷伐夷,最終征服了敵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以夷伐夷”與“利用外力對付外力”這個基本含義聯系起來記憶。可以想象兩個相似的外族互相征服的情景,以幫助記憶和理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相關成語,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借刀殺人”等,以擴展對于利用外力對付外力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內部有些同學之間總是吵架,我覺得我們可以以夷伐夷,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2. 初中生:在歷史課上,老師講到了以夷伐夷的典故,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智慧的策略。
3. 高中生:在政治課上,老師提到了以夷伐夷的概念,我覺得這個策略在國際關系中也經常被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