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骸
基本解釋
肢體骸骨。謂尸體。《后漢書·質帝紀》:“又兵役連年,死亡流離,或支骸不斂,或停棺莫收,朕甚愍焉。”
成語(Idiom):支骸
發音(Pronunciation):zhī h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死后的遺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支骸一詞由“支”和“骸”兩個字組成。其中,“支”指人的身體,特指死后的遺體,“骸”指人的尸體。支骸表示人死后留下的遺骸。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支骸一詞常在描述人死后的情景中使用,用于引起人們對生死的思考和反思。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支骸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人間世》一篇中。莊子是中國古代哲學家,他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個故事:有一位名叫胡公的人,他非常害怕死亡,經常焦慮自己死后的遺骸會被人忽視和不重視。于是,他決定找一塊大石頭,將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并囑咐自己的家人,等他死后,將這塊石頭放在自己的墳墓上,以此來提醒人們記住他的存在。這個故事引發了人們對死后遺骸的思考,從而形成了成語“支骸”。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名詞“支”和名詞“骸”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去世后,只留下一具支骸,沒有任何遺產。
2. 人們應該尊重每一個人的支骸,不論他們生前的地位如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想象一個人死后,只剩下一具骸骨,支撐著他的存在,從而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的內容,以深入理解“支骸”成語的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的支骸,不論他們是誰。
2. 初中生:胡公為了讓人們記住他的存在,留下了一塊刻有名字的石頭,放在自己的墳墓上。
3. 高中生:這個成語提醒人們要珍惜生命,不要輕視死后的遺骸。
4. 大學生:人死后只留下一具支骸,再也無法享受生活的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