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闕
成語(Idiom):崩闕(bēng quē)
發音(Pronunciation):bēng qu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文章或音樂的結構不完整,缺少了關鍵的部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崩闕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崩指倒塌,闕指殘缺不全。崩闕形容文章或音樂的結構不完整,缺少了關鍵的部分,導致整體失去了完整性和連貫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崩闕常用于文學、音樂等藝術領域,用來形容作品結構不完整或缺少重要的內容。也可以用于其他領域,比如形容一個計劃或項目的執行過程中出現了重要環節的缺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傳,崩闕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音樂表演。相傳在古代,有一位名叫伯牙的琴師,他的琴技非常高超。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名叫鐘子期的好友,鐘子期也是一位琴師,他們二人相見非常高興,決定一起合奏一曲。他們開始演奏,琴聲悠揚,氣氛非常和諧。然而,當伯牙演奏到高潮部分時,他突然停下來,不再彈奏。鐘子期問他為什么停下來,伯牙回答說:“我彈琴只是為了表達我的思念之情,而與你合奏時,我感到我的琴聲與你的琴聲完全融合在一起,無法再表達我的情感了。”于是,伯牙毅然決定放棄彈琴,表示對友誼的追求要高于音樂。這個故事就是崩闕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崩闕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動詞是“崩”,賓語是“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篇文章的結構崩闕,缺少了一個關鍵的論點。
2. 這首樂曲的演奏中出現了崩闕,音樂的連貫性受到了影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將“崩闕”聯想為一座古代的建筑物,由于結構不完整,整個建筑物倒塌了,只剩下了一部分殘墻。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音樂和文學的發展歷史,以及古代文人雅士對藝術追求的態度。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寫的作文結構崩闕,老師批評了我。
2. 初中生(13-15歲):這首歌的歌詞有些崩闕,不太容易理解。
3. 高中生(16-18歲):這篇文章的論證過程崩闕,缺乏邏輯性。
4. 大學生(19-22歲):這部電影的劇情發展有些崩闕,觀眾難以跟上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