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謾評跋
基本解釋
打罵催迫。 元 無名氏 《爭報恩》第三折:“[劊子做打科云]唗!快行動些。[正旦唱]告哥哥休打謾評跋,權等待些兒個。”
成語(Idiom):打謾評跋
發音(Pronunciation):dǎ màn píng b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通過諷刺、詆毀、批評等方式對他人的言行進行指責和批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打謾評跋源自《莊子·內篇·德充符》:“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來。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打謾評跋常用于諷刺、批評他人的行為、言論或態度。可以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場合、文學作品等各種情境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莊子與惠子的對話,通過對“魚之樂”的理解差異,展示了人們對他人行為的主觀判斷和批評的現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打謾評跋由三個成語組成,分別是“打謾”、“評”和“跋”。其中,“打謾”表示諷刺、詆毀,意為批評他人;“評”表示批評、評論;“跋”表示指責、責備。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打謾評跋,對別人的意見總是不滿意。
2. 這篇文章評跋得很到位,指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3. 別人的成功不是用打謾評跋來否定的,而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超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打謾評跋”分解成三個部分:打(諷刺)、謾(詆毀)、評(批評)、跋(責備)。可以將每個部分的含義與相關的動作或形象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探索其他與批評、諷刺相關的成語,如“諷刺刻薄”、“挖苦譏諷”等,以豐富詞匯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老是打謾評跋我,讓我覺得很難過。
2. 初中生(14歲):老師經常打謾評跋我們的作業,希望我們能夠進步。
3. 高中生(17歲):在班級中,有些同學喜歡打謾評跋別人,這樣的行為不應該被鼓勵。
4. 大學生(20歲):在學術界,批評和評跋是促進知識進步和學術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