閹珰
成語(Idiom):閹珰
發音(Pronunciation):yān gu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閹割的公雞,比喻失去斗志、無能無力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閹珰是由“閹”和“珰”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閹指閹割,珰指公雞。閹珰原本是指被閹割的公雞,因為公雞失去了生殖能力,也就失去了斗志和活力。引申至人,閹珰比喻失去斗志、無能無力的人,形容某人在工作、學習或其他方面缺乏積極性和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閹珰這個成語多用于貶義,形容某人在某個方面缺乏能力或斗志。可以用來形容工作中不積極、不主動、不肯努力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學習中懶散、無動力的人。例如,你可以說某個同事因為缺乏動力和能力,所以一直被領導認為是一個閹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閹珰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農村生活。在古代,人們常常養雞來獲取雞蛋和雞肉。為了避免公雞爭斗,傷及人或其他雞,人們會對公雞進行閹割。被閹割的公雞失去了生殖能力,也失去了斗志和活力,因此被稱為閹珰。后來,這個詞語被引申至人,用來形容失去斗志和能力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閹珰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閹”和“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是部門里的閹珰,從來不主動承擔任務。
2. 這個學生成績一直不好,是個閹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閹珰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只被閹割的公雞,失去了斗志和活力,成為了閹珰。將這個形象與成語的含義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要進一步學習成語,可以了解其他與能力、斗志相關的成語,如“乏力”、“無能為力”等。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與動物相關的成語,如“如魚得水”、“狐假虎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課堂上一直不認真聽講,真是一個閹珰。
2. 初中生:他在球隊中一直不積極參與訓練,成了球隊的閹珰。
3. 高中生:他一直不努力學習,成了班級里的閹珰。
4. 大學生:他從來不參加社團活動,被認為是大學里的閹珰。
5. 成年人:他一直不肯努力工作,成了公司里的閹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