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ǐ yí gōng yí ㄧˇ ㄧˊ ㄍㄨㄙ ㄧˊ以夷攻夷
(1).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統治階級對少數民族實行的一種民族分化政策。《漢書·晁錯傳》:“以蠻夷攻蠻夷,中國之形也。” 顏師古 注:“不煩華夏之兵,使其同類自相攻擊也。” 宋 王安石 《宋翰林侍讀學士知許州軍州事梅公神道碑》:“公請擇人,使 潘羅支 ,兵法所謂,以夷攻夷。”《明史·李材傳》:“給事中 唐堯欽 等亦言:‘ 材 以夷攻夷,功不可泯。’”
(2).晚 清 時,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學技術來對付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 清 魏源 《海國圖志敘》:“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以夷攻夷
成語(Idiom):以夷攻夷
發音(Pronunciation):yǐ yí gōng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外敵來對付內部敵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以夷攻夷是指利用外敵來攻擊和對付內部的敵人。夷指的是外族或外敵,攻夷即是用外敵來攻擊外敵。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了利用敵人的力量來對付敵人,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以夷攻夷常常用于形容在內部矛盾激化時,通過利用外部勢力來解決內部問題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利用敵人的弱點來攻擊敵人的策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當時,趙國與燕國發生了激烈的戰爭,趙國的將領趙奢想要用外敵秦國來對付燕國。他趁燕國國君燕昭王出征的時候,派人向秦國告發燕國的軍事機密,希望引起秦國的注意并攻擊燕國。最終,秦國果然趁燕昭王不在的時候攻打了燕國,趙奢達到了他的目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以夷攻夷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公司內部發生了激烈的爭斗,他們決定以夷攻夷,引進外部顧問來解決問題。
2. 這個國家內部存在著嚴重的分裂,政府決定以夷攻夷,尋求外國的幫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以夷攻夷”與“用外敵攻擊外敵”這個含義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圖像。可以想象兩個敵人相互攻擊,形成一個循環的過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歷史上的一些以夷攻夷的典故,如戰國時期的趙奢用秦國對付燕國的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們班上有兩個調皮的同學總是互相欺負,老師說他們以夷攻夷,用同樣的手段對付對方。
2. 初中生(12-15歲):我們學校的兩個社團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競爭,他們互相攻擊,真是以夷攻夷。
3. 高中生(15-18歲):在政治課上學到了以夷攻夷這個成語,老師講到了歷史上的一些例子,很有意思。
4. 大學生(18歲以上):在國際關系課上討論了以夷攻夷這個成語的應用,發現很多國家都采取了類似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