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庇
基本解釋
[釋義]
(動)違法地維護和掩護壞人壞事,多用于口語,使用范圍較廣。
[構成]
并列式:包+庇
[例句]
包庇罪犯。(作謂語)
[同義]
庇護、袒護
近義詞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袒護或掩護) shield; harbour; cover up
詳細解釋
◎ 包庇 bāobì
(1) [shield;harbor;cover up]∶以權勢來掩護他人不正當的行為,使其隱秘而不被告發
(2) [secretly defend]∶暗中保護
包庇有罪
包庇壞人
袒護;掩護。多用于壞人壞事。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明世宗用人》:“﹝ 世宗 ﹞惡 楊升庵 終身, 介溪 不能包庇。” 清 黃爵滋 《敬陳六事疏》:“即大吏或有聞見,時派稽查,率皆移東補西,或一人領充數名,或暫雇貿易之人支應塞責,彼此包庇,狡獪百出,雖大吏亦無可如何。” 老舍 《四世同堂》七:“這次,就更不同了;來的是 日本 人,還有不包庇壞蛋 琉璃球兒 的?”
成語(Idiom):包庇(bāo bì)
發音(Pronunciation):bāo b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包庇指為了保護他人而隱瞞、掩護他人的錯誤或過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包庇是一種為了保護他人而隱瞞、掩護他人的錯誤或過失的行為。這種行為通常是出于對他人的好意或友誼,但也可能是出于私利或不正當的目的。包庇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它會阻礙正義的實現,并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包庇一詞通常用于形容某人為了保護他人而隱瞞真相或掩蓋錯誤。它可以用來描述在工作場所、家庭、社會等各個方面出現的不公正行為。例如,一個上司為了保護下屬而隱瞞他犯下的錯誤,或者一個家長為了保護孩子而掩蓋他們的過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包庇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成公十一年》這篇古代典籍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包庇的人為了保護他的朋友而隱瞞真相,最終導致了一系列的不公正行為和混亂。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包庇一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包庇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包”和“庇”分別表示“保護”和“遮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包庇了他的朋友,導致他們繼續犯錯而不受懲罰。
2. 這位領導包庇了他的親信,使得腐敗問題無法得到解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為了記憶包庇一詞,你可以將其拆分成兩個部分:“包”和“庇”。想象一個人抱著另一個人,試圖保護他,這樣可以幫助你記住這個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想要深入學習包庇一詞,你可以了解相關的法律和道德倫理問題,例如舉報制度、公正和正義的重要性等。你也可以研究其他與包庇相關的成語,如“庇護”、“縱容”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12歲):他們班上有個同學偷了別人的東西,但是他的好朋友包庇了他。
2. 初中生(13-15歲):有些學生會包庇同學作弊,這是不對的行為。
3. 高中生(16-18歲):學校里有老師包庇學生的違紀行為,導致紀律松散。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某公司高層包庇了腐敗分子,最終導致了公司的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