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操
基本解釋
儀容節操。《后漢書·文苑傳·邊讓》:“美儀操之姣麗兮,忽遺生而忘老。”《文選·傅毅<舞賦>》:“修儀操以顯志兮,獨馳思乎杳冥。” 李周翰 注:“脩整儀容,端理節操,以明其志。”
成語(Idiom):儀操(yí cāo)
發音(Pronunciation):yí c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儀表和品德,包括舉止端莊、言行得體、操守正派等方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儀操是由“儀”和“操”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儀指的是人的儀表,即外表的舉止和儀態;操指的是品德,即內在的道德修養和操守。儀操合起來表示一個人的儀表和品德。這個成語強調一個人應該端莊得體,言行得體,并且具備良好的品德和操守。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儀表和品德非常好,舉止得體,言行端莊。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的修養和品德,并表達對他的欣賞和贊賞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儀操”最早出現在《漢書·霍光傳》中。霍光是西漢時期的重要官員,他在擔任太尉期間,注重修養自己的儀表和品德,以身作則,要求身邊的官員也要有良好的儀表和品德。他經常對身邊的人說:“儀操何可忽乎?”霍光的這種要求和榜樣影響了當時的官員們,后來“儀操”就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舉止端莊,言行得體,真是個儀操非凡的人。
2. 他的儀操非常好,不僅在工作中表現出色,而且在生活中也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品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儀”和“操”這兩個字與儀表和品德聯系起來記憶。儀表是指人的外表舉止,而品德是指人的內在修養和操守。可以想象一個人既有良好的儀表,又有高尚的品德,就是一個具備儀操的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古代文學作品,如《紅樓夢》、《水滸傳》等,了解古代人對于儀操的重視和追求。還可以通過觀察身邊的人,學習他們的儀表和品德,不斷提升自己的儀操修養。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儀操非常好,每天都穿整潔的校服,舉止得體。
2. 初中生:作為班長,他一直以身作則,具備很高的儀操。
3. 高中生:他不僅在學習上成績優秀,而且在言行舉止上也保持著儀操。
4.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他注重培養自己的儀表和品德,成為了一個儀操出眾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