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俗
成語(Idiom):靡俗(mí sú)
發音(Pronunciation):mí s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合時宜,不符合道德禮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靡俗指的是不合時宜,不符合道德禮儀的行為或言語。它強調違背社會公德,不合習俗,違反道德準則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靡俗常用于描述言行不當的人或事物,強調其不合時宜、不合規范的特點。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守規矩、不遵循道德準則的人或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靡俗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天下篇》中,其中有一段話描述了一個人在逆境中仍然保持正直和高尚的品德,與眾不同,不受世俗的影響。這段話中使用了“靡俗”一詞,意味著不隨波逐流,不墨守成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靡俗由兩個字組成,第一個字“靡”意為不、無,第二個字“俗”意為世俗、習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舉止始終不靡俗,深受大家的尊敬。
2. 這部電影以其獨特的風格和獨立的思考方式,遠離了靡俗的商業片。
3. 這個年輕人堅守自己的原則,不被靡俗的潮流所影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違背社會公德,不合習俗”的意思聯系起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穿著不合時宜的衣服,舉止不合乎社會公德,這樣就能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靡俗相關的成語,如“不拘小節”、“不合時宜”、“不合規矩”等,以豐富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穿著太靡俗了,不合適去學校。
2. 初中生:他的行為舉止靡俗,不符合校規。
3. 高中生:她的言辭太靡俗了,完全不考慮他人感受。
4. 大學生:我們應該避免靡俗的言行,保持高尚的品德。
5. 成人:我們要倡導社會風氣向好的方向發展,摒棄靡俗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