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甲子
基本解釋
舊以六十年為一甲子,講陰陽五行的人以三個甲子共一百八十年為一周。稱其中的第一個甲子為“上元甲子”,第二個甲子為“中元甲子”,第三個甲子為“下元甲子”,合稱“三元甲子”。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聲》:“老夫原是 南京 太常寺一個贊禮,爵位不尊,姓名可隱。最喜無禍無災,活了九十七歲,閲歷多少興亡,又到上元甲子。”
成語(Idiom):上元甲子
發音(Pronunciation):shàng yuán jiǎ z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上元,指農歷正月十五,也叫元宵節;甲子,指農歷六十年的一個周期。上元甲子意為一個非常長的時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上元甲子是一個形容時間非常長的成語。上元指的是元宵節,是農歷正月十五,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而甲子是農歷六十年的一個周期。由于甲子周期很長,所以上元甲子意味著時間非常長、漫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上元甲子常用于形容時間非常長、漫長的情況。比如,可以用來形容等待時間很長、歷史悠久的事件或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上元甲子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傳說故事。相傳,在古代有一位叫做葉公的人,他非常喜歡研究算命和預測。有一天,葉公遇到了一位神仙,神仙告訴他:“你的一生中,只有在上元甲子這一天,你才能夠得到長生不老的機會。”葉公非常高興,于是他等待著上元甲子這一天的到來。然而,上元甲子的周期非常長,等待的時間太長了,葉公最終沒有等到那一天,而是白白地浪費了一生。因此,人們用上元甲子來形容時間非常長、漫長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上元甲子是由“上元”和“甲子”兩個詞組成的。其中,“上元”表示農歷正月十五,也叫元宵節;“甲子”表示農歷六十年的一個周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等了上元甲子才等到這個機會。
2. 這個工程要花費上元甲子才能完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葉公等待上元甲子的情景,以及他最終沒有等到的遺憾,從而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中國的節日和農歷的知識,以及其他形容時間的成語,如“千秋萬代”、“千年一遇”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等了上元甲子才等到放假。
2. 初中生:老師說這個項目要花費上元甲子才能完成。
3. 高中生:我覺得學校的改革要等上元甲子才能看到真正的成效。
4. 大學生:我等了上元甲子才等到心儀的實習機會。
5. 成年人:政府的改革需要上元甲子才能見到真正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