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焰
基本解釋
[釋義]
(名)比喻人的威風氣勢(多含貶義)。
[構成]
偏正式:氣(焰
[例句]
嚴厲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作賓語)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arrogance; bluster
詳細解釋
◎ 氣焰 qìyàn
[arrogance] 一種真的或假的優越感,表現為傲慢的樣子或態度。比喻威風、氣勢(多含貶義)
氣焰萬丈
氣焰囂張
見“ 氣燄 ”。
亦作“ 氣焰 ”。1.原指開始燃燒、尚未成勢的火焰。常以比喻人或其他事物的威勢、聲勢。《左傳·莊公十四年》:“人之所忌,其氣燄以取之。”《新唐書·丘和傳贊》:“帝王之將興,其威靈氣燄有以動物悟人者。”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一:“ 呂公 神彩氣燄略無少虧。”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八:“ 許爁 者名 坤 , 杭州 人,在京師頗有氣燄。” 梁啟超 《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第三章:“當時宗教之氣燄極盛,生計制度一切皆受其影響。”
(2).指詩文的氣勢和力量。 宋 朱熹 《五朝名臣言行錄》卷四:“﹝ 寇準 ﹞好為詩,警策清悟,有 劉夢得 、 元微之 風格,其氣燄奇拔,則又過之。”《朱子語類》卷一○六:“ 董仲舒 、 匡衡 、 劉向 諸人文字皆善弱無氣燄。”
成語(Idiom):氣焰(qì yàn)
發音(Pronunciation):qì y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傲慢和囂張的態度或氣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氣焰一詞用來形容人的態度或氣勢非常傲慢和囂張。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批評那些自以為是、目空一切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口語和書面語,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言行舉止傲慢自大,不把別人放在眼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的一位官員袁崇煥。袁崇煥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將領,他在抵抗倭寇的戰斗中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智慧。然而,他在得勝后不僅傲慢自大,還對下屬和百姓態度惡劣。袁崇煥的傲慢和囂張的行為被人們稱為“氣焰”。“氣焰”成為了貶義詞,用來形容傲慢自大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贏了一場比賽后,更加氣焰十足。
2. 這個公司老板總是氣焰囂張,不把員工放在眼里。
3. 她的氣焰讓人感到非常不舒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傲慢自大的人相關的形象或情節來記憶這個成語。例如,想象一個傲慢自大的人站在高高的山頂上,仰天長嘯,氣勢十足,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氣焰”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關于“氣焰”的相關成語,可以了解以下成語:氣勢磅礴、氣吞山河、氣宇軒昂等。這些成語都與人的氣勢、態度和氣度有關,可以幫助豐富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在班里的氣焰很高,總是想要成為班里的領導者。
2. 中學生(13-18歲):她在比賽中的氣焰十分囂張,以為自己無敵。
3. 大學生(19-22歲):他的氣焰讓人感到非常討厭,總是自以為是。
4. 成年人(23歲及以上):那個政客的氣焰太傲慢了,完全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