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操
基本解釋
明 時選太監在宮中授甲操練,謂之內操。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臣佩服紀略》:“至 天啟 二年六月內 王體乾 、 史賓 、 張文元 奉先帝圣旨,選內操官人時,便已在北上門居中。”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七章:“我一手保你掌管內操的事兒,已經半個月啦。”
成語(Idiom):內操
發音(Pronunciation):nèi c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內心思想、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內操是由"內"和"操"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內"表示內心,"操"表示操行,即指人在內心中自我約束、修養和修身養性的道德規范。這個成語強調一個人的內心思想、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應該是高尚的,能夠自我約束,不受外界的干擾和誘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內操通常用于描述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和行為規范。可以用來表達對一個人高尚的內心和良好的道德修養的贊賞,也可以用來批評一個人的品德低下或行為不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內操的故事并不多見,但與內操相關的思想和道德規范的重要性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有著深厚的根基。這個成語是在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影響下形成的,儒家注重內心修養和道德規范,認為一個人的內心思想和行為規范是塑造一個人品質的重要因素。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內操高尚,從不做任何卑鄙的事情。
2. 這位老師很注重培養學生的內操,教育他們做一個有良好道德修養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內操"拆分為"內"和"操"來記憶。"內"表示內心,"操"表示操行。可以用"內心修養"來聯想"內操"的含義,即通過修養內心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和道德品質。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如果你對儒家思想和中國古代文化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儒家經典著作如《論語》和《大學》等,了解更多關于修身養性和道德規范的思想。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要有良好的內操,不說臟話,不欺負同學。
2. 初中生:老師告訴我們要注重內操,不要抄襲作業,不要作弊。
3. 高中生:內操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關系到我們的人格和品質。
4. 大學生:大學生應該注重培養自己的內操,不僅要有學術道德,還要有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