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ù gōng zì pò ㄅㄨˋ ㄍㄨㄙ ㄗㄧˋ ㄆㄛˋ不攻自破
◎ 不攻自破 bùgōng-zìpò
[be self-defeating;collapse of itself] 不用攻擊,自己就破滅或站不住腳,比喻事物的荒謬
造天而逆人,宜不攻而自破矣。——宋·歐陽修《賀平貝州表》
詞語解釋
bù gōng zì pò ㄅㄨˋ ㄍㄨㄙ ㄗㄧˋ ㄆㄛˋ不攻自破
不用攻擊,就自行潰敗。多指情節或論點虛謬,經不起反駁。 明 張萱 《疑耀》卷五:“且 士行 實懷異志,果有此夢,正令自知,人安得而知之,其説固不攻自破。” 清 陳確 《答沉朗思書》:“夫知止之説,不攻自破。” 陳白塵 《大風歌》第一幕:“這是安人心之策。如有謠言,也不攻自破。”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不攻自破
成語(Idiom):不攻自破
發音(Pronunciation):bù gōng zì p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某種事物或觀點本身存在缺陷或矛盾,不需要外力干預,就會自行破裂或崩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源自于《戰國策·魏策一》中的一則故事。魏國的國君曹操想要攻打敵國,但是他的謀士荀彧勸他不要攻打,因為敵國內部存在著內亂和矛盾,不需要外力干預,就會自行破裂。后來,曹操聽從了荀彧的建議,果然敵國內部自行破裂,魏國不用出兵也獲得了勝利。從此以后,人們用“不攻自破”來形容某事物或觀點本身存在缺陷或矛盾,不需要外力干預,就會自行破裂或崩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種事物或觀點內部存在著矛盾或缺陷,不需要外力干預,就會自行破裂或崩潰的情況。例如,某個計劃本身就存在著不可行的問題,不需要別人指出,就會自己失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戰國時期的魏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屬于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計劃不需要我們干預,它本身就存在著很多問題,不攻自破。
2. 他的觀點根本站不住腳,一旦被質疑,就會不攻自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這個成語的故事情節形象化地描繪出來,或者與類似的情景進行聯想,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不攻自破”意思相近的成語,如“自食其果”、“自取滅亡”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謊言太明顯了,不攻自破。
2. 初中生:這個計劃的問題太多了,不攻自破是遲早的事情。
3. 高中生:這個理論的邏輯推理有問題,一旦被反駁,就會不攻自破。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可行性分析不合理,不攻自破是必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