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中
基本解釋
(1).星名。《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史記·天官書》:“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五曰司中。”《晉書·天文志上》:“三臺六星,兩兩而居……次二星曰中臺,為司中,主宗室。”
(2).神名。《新唐書·禮樂志二》:“四時祭 風師 、 雨師 、 靈星 、 司中 、 司命 、 司人 、 司祿 。” 清 黃生 《義府·司中》:“《周禮》有 司中 、 司命 二字,始不解 司中 之義……《國語》云‘左執鬼,中右執殤宮’。此中字正與 司命 之中合。蓋 司中 、 司命 一神,即今俗所謂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是也。 司中 主生, 司命 主死,故并祀之。左執右執云者,猶言生殺在其柄,如 司中 、 司命 之神,凡大人小兒之命,皆得主之耳。”
(3). 新莽 官名。《梁書·王莽傳中》:“更名光祿勛曰司中。”
成語(Idiom):司中
發音(Pronunciation):sī zh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司中指的是指揮中軍隊,掌握軍隊的指揮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司中源自《史記·項羽本紀》中的故事。漢朝末年,劉邦和項羽之間爆發了著名的楚漢戰爭。在戰爭中,項羽是楚軍的統帥,而劉邦是漢軍的統帥。在一次作戰中,劉邦派遣了一位名叫司馬錯的將領前往指揮中軍。司馬錯在指揮中軍期間表現出色,成功地指揮了漢軍的作戰行動。因此,司馬錯被稱為“司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司中一詞常用于形容掌握軍隊指揮權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在某個領域或組織中具有決策權和指揮能力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及物動詞 + 司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將軍是我們部隊的司中,他非常擅長指揮作戰。
2. 在這個企業中,總經理是司中,負責決策和指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司中”與“指揮中軍隊”的含義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司馬錯在指揮軍隊作戰的場景。可以通過繪制或想象這個場景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史記·項羽本紀》中的楚漢戰爭的故事,以及其他與軍事指揮相關的成語,如“帥旗相望”、“兵不厭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想成為學校的司中,幫助老師組織好班級的活動。
2. 初中生:他在籃球比賽中扮演了司中的角色,帶領球隊取得了勝利。
3. 高中生:作為學生會主席,我要扮演司中的角色,領導同學們開展各項活動。
4. 大學生: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企業的司中,負責指揮公司的發展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