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
基本解釋
[釋義]
(1) (動)打定主意。
(2) (名)命意。
[構成]
動賓式:立|意
[例句]
立意明確。(作主語)
[同音]
利益、力役、吏議
近義詞
決計、決意
英文翻譯
1.(打定主意) be determined; make up one's mind
詳細解釋
◎ 立意 lìyì
(1) [be determined aim to do sth; make up one's mind]∶拿定主意
他立意學法律
(2) [approach;theme; conception]∶確定主題
這畫立意新穎
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紅樓夢》
(1).用意;持念。《史記·刺客列傳論》:“自 曹沬 至 荊軻 五人,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豈妄也哉!” 宋 王讜 《唐語林·文學》:“所廣徵引,非 李氏 立意,蓋 李氏 不欲竊人之功,有舊注者,必逐字每篇存之,仍題元注人之姓字。”《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既然官人立意惓切,就相見一面也無妨。” 老舍 《犧牲》:“辦法不同,立意是一個樣的。”
(2).主張;決定。《北史·魏廣平王洛侯傳》:“暨 正始 中,故太樂令 公孫崇 輒自立意,以黍十二為寸,別造尺度,定律刊鐘。”
(3).打定主意;決心。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序》:“ 趙過 始為牛耕,實勝耒耜之利; 蔡倫 立意造紙,豈方縑牘之煩?”《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説那 支翁 雖然屢任,立意做清官的,所以宦囊甚薄。”《紅樓夢》第九十回:“卻説 黛玉 自立意自戕之后,漸漸不支,一日竟至絶粒。”
(4).確立作品的主題。 唐 杜甫 《奉和嚴中丞西城晚眺十韻》:“政簡移風速,詩清立意新。” 宋 王禹偁 《贈別鮑秀才序》:“公出文數十章,即進士 鮑生 之作也,命題立意,殆非常人。”《紅樓夢》第三八回:“題目新,詩也新,立意更新了。” 魯迅 《書信集·致宮竹心》:“登在日報上的資格,是十足可以有的,而且立意與表現法也并不壞,做下去一定還可以發展。”
成語(Idiom):立意(lì yì)
發音(Pronunciation):lì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創作文學、藝術或設計作品時,有意識地表達一種深刻的思想、主題或寓意。也可指作品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或目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立意是指在創作過程中,作者或藝術家有意識地選擇、塑造和表達一種特定的思想、主題或寓意。通過立意,作品能夠傳達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價值觀或觀點,使作品更加有深度和內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立意常用于描述文學、藝術或設計作品的內涵和意義。在寫作、繪畫、音樂等創作過程中,立意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能夠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藝術性。此外,立意也可以用于討論和分析作品的意義和目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立意一詞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中,用來描述文學作品的意義和內涵。后來逐漸擴展到其他藝術領域,成為一個常用的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立意是一個動詞短語,由動詞“立”和動詞“意”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幅畫的立意很深刻,寓意著人類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珍視。
2. 這首詩的立意非常明確,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深情和思鄉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將立意這個詞語與創作過程聯系起來,想象一個藝術家在創作作品時,用心地選擇和表達特定的思想和寓意。可以通過繪畫、寫作或其他創作方式來加深對立意的理解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文學、藝術和設計方面的知識,了解不同作品的立意和表達方式。
2. 閱讀經典文學作品,分析其中的立意和主題。
3. 學習創作技巧,提高自己在寫作、繪畫等方面的立意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在畫里面加入了一只小鳥,它代表了自由和希望,這是我畫的立意。
初中生:這篇文章的立意是傳達對友誼的珍視和重要性。
高中生:這幅畫的立意非常深刻,通過表現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和自然的美麗,反映出作者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