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臢
成語(Idiom):腌臢
發音(Pronunciation):yān z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心靈骯臟,品德敗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腌臢一詞源自于《尚書·周書·武成》:“臢亦有土之疵也,非獨腌臢也。”腌臢原指食物腐爛變質,后用于比喻人的心靈骯臟,品德敗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腌臢多用于批評某人品德敗壞、心靈骯臟的場合。可以用于形容那些為了達到自己目的不擇手段,甚至傷害他人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腌臢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起源,但這個成語在中國古代文學中非常常見,用于描繪那些品德敗壞的人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腌臢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腌”和“臢”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心機太重,完全是個腌臢之徒。
2. 他的行為舉止越來越腌臢,已經失去了做人的底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腌臢的發音“yān zā”與“咸雜”進行聯想,兩者發音相似,都與食物的變質腐爛有關,有助于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有關中國古代文學中描述品德敗壞人物的作品,如《紅樓夢》中的賈璉、《水滸傳》中的梁山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偷了同學的鉛筆,真是個腌臢的人。
2. 初中生:這個學生經常欺負同學,是一個腌臢之徒。
3. 高中生:他為了升職不擇手段,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個腌臢的人。
4. 大學生:這個公司的老板為了牟取利益,不惜腌臢自己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