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義
成語(Idiom):畏義
發音(Pronunciation):wèi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畏懼道義,敬畏正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畏義指的是對道義的敬畏和敬重,它強調人們應該害怕違背正義和道德準則的行為,以及對正義和道德的尊重和崇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對正義和道義有著高度的敬畏之心,以及對違背正義和道義的行為表示強烈的不滿和反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司馬相如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司馬相如是西漢時期的一位文學家和政治家。有一次,司馬相如在朝廷上對當時的皇帝提出了批評,因為他認為皇帝的行為違背了正義和道義。盡管他知道這樣做可能會招致皇帝的怒火,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這個故事表達了司馬相如對正義和道義的高度敬畏和堅守,因此成為了“畏義”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畏義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畏”和“義”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畏義的人,從不會為了私利而違背正義。
2. 在這個道德淪喪的社會中,我們需要更多的人能夠畏義守道,堅守自己的原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畏義”的發音和含義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面對著一本厚重的道德準則書時,表現出畏懼和敬畏的表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如仁義禮智信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爸爸告訴我要畏義,不要欺負弱小的同學。
2. 初中生:我們應該畏義守道,不要抄襲別人的作業。
3. 高中生:作為學生干部,我們要畏義守道,做一個遵紀守法的榜樣。
4. 大學生:在職場上,我們要畏義守道,不要為了個人利益而違背公司的規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