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壤歌
基本解釋
古歌名。相傳 唐堯 時有老人擊壤而唱此歌。 漢 王充 《論衡·藝增》:“傳曰:有年五十擊壤於路者,觀者曰:‘大哉, 堯 德乎!’擊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堯 何等力!’”按,《藝文類聚》卷十一引 晉 皇甫謐 《帝王世紀》所引歌辭略異,末句作“帝何力於我哉!” 明 無名氏 《鳴鳳記·幼海議本》:“息風波,固皇圖,愿見康衢《擊壤歌》。”
成語(Idiom):擊壤歌
發音(Pronunciation):jī lèng g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擊打土坯的歌曲,比喻對社會現象進行尖銳批評的歌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擊壤歌源自中國古代,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的記載中。壤即土坯,擊壤指的是用手或器物敲擊土坯發出聲響。而歌則是指用歌曲的形式表達思想和情感。擊壤歌意味著通過歌曲的形式,對社會現象進行尖銳批評和諷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擊壤歌通常用于描述對社會不公、丑惡現象進行批評和諷刺的情況。可以用于各種文學作品、演講、評論等場景中,以表達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呼吁。它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比如通過歌曲的方式表達對不公平待遇或不合理現象的不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擊壤歌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的記載中。據記載,襄公是魯國的一位君主,他對一些不良現象感到憤怒,于是他用手敲擊土坯發出聲音,表達對這些現象的不滿和批評。后來,這種表達方式逐漸演變成為一種流行的歌曲形式,被稱為擊壤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擊壤歌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動詞和一個名詞組成。其中,“擊壤”是動詞短語,意為敲擊土坯,“歌”是動詞,意為唱歌。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寫了一首擊壤歌,對社會不公進行了尖銳批評。
2. 這首擊壤歌用幽默的方式表達了對政府腐敗現象的諷刺。
3. 他的演講像一首擊壤歌,深深觸動了聽眾的心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擊壤”與“歌”進行聯想,想象一個人用力敲擊土坯,同時唱出批評和諷刺的歌曲的場景。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擊壤歌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民歌和歌謠,了解它們對社會現象的批評和諷刺。你也可以學習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使用的其他形象和比喻,以豐富你的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的擊壤歌唱比賽很精彩,同學們用歌曲表達了對環境污染的關注。
2. 初中生:老師教我們寫擊壤歌,我用歌曲的方式表達了對學校食堂飯菜質量的不滿。
3. 高中生:我們班級組織了一場擊壤歌比賽,同學們用歌曲批評了社會上的不公平現象。
4. 大學生:我寫了一首擊壤歌,用歌曲的形式表達了對政府腐敗現象的不滿和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