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良
基本解釋
(1).三賢臣。指 秦穆公 時的 奄息 、 仲行 、 鍼虎 。《詩·秦風·黃鳥序》:“黃鳥,哀三良也。國人刺 穆公 以人從死,而作是詩也。” 毛 傳:“三良,三善臣也。謂 奄息 、 仲行 、 鍼虎 也。”《史記·蒙恬列傳》:“昔者 秦穆公 殺三良而死,罪 百里奚 而非其罪也,故立號曰‘繆’。”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哀吊》:“昔三良殉 秦 ,百夫莫贖。” 宋 蘇轍 《和子瞻鳳翔八觀·秦穆公墓》詩:“三良百夫特,豈為無益死?”
(2).三賢臣。指 春秋 時 鄭國 的 叔詹 、 堵叔 、 師叔 。《左傳·僖公七年》:“ 鄭 有 叔詹 、 堵叔 、 師叔 三良為政,未可間也。”
(3).三賢臣。指 晉 時的 王導 、 郄鑒 、 庾亮 。《晉書·陸玩傳》:“尋而 王導 、 郄鑒 、 庾亮 相繼而薨,朝野咸以為三良既沒,國家殄瘁。以 玩 有德望,乃遷侍中、司空,給羽林四十人。”
成語(Idiom):三良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li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品德高尚、行為正直、能夠受人尊敬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良源自《左傳·僖公十一年》:“吾聞之,忠而有禮者,上十世而顯,不忠而無禮者,七世而亡。”這句話的意思是忠誠而有禮的人,可以使自己的家族在十代之內顯赫,而不忠誠而無禮的人,則會使家族在七代之內滅亡。這句話后來演變成成語“三良”,用來形容品德高尚、行為正直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夸贊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行為正直,受人尊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起源于《左傳·僖公十一年》中的一句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良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三”和“良”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學校的楷模,真是個三良的人。
2. 她不僅才華出眾,而且為人正直,是一個真正的三良之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三良”與“品德高尚、行為正直”的含義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左傳》中的其他名言警句,以及中國古代的倫理道德觀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我們班的三良學生,每天都認真聽講,樂于助人。
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三良的人,為社會做出貢獻。
3. 高中生: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堅持做一個三良的人,不做任何不正當的事情。
4. 大學生: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努力成為一個三良的人,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