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常
基本解釋
(1).指治國理政的三大綱要。《國語·晉語四》:“愛親明賢,政之干也。禮賓矜窮,禮之宗也。禮以紀政,國之常也……玉帛酒食,猶糞土也,愛糞土以毀三常,失位而闕聚,是之不難,無乃不可乎。” 韋昭 注:“三常,政之干,禮之宗,國之常。”
(2).指三種恒久不變的事象。《管子·君臣上》:“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禮,一設而不更,此謂三常。”
成語(Idiom):三常(sān cháng)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ch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三常是指君主的三個基本常規,即常道、常仁、常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
常道:指君主要遵循的道德準則和法律規定,要以道德為準則來治理國家。
常仁:指君主要具備仁愛之心,關心百姓,為民服務,以人民的利益為重。
常容:指君主要保持寬容和謙和的態度,容納不同的意見和觀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
三常常常被用來形容一個君主或領導者應該具備的品質和行為準則。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秉持的道德準則和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
三常最早出現在《禮記·大學》中,是古代儒家思想家孔子的學說之一。孔子認為,君主應該以道德為準則來治理國家,關心百姓,同時要保持寬容和謙和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
三常是由“三”和“常”兩個字組成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一名領導者,你應該牢記三常,以道德為準則來治理。
2. 在處理糾紛時,我們應該保持常仁的態度,關心每個人的利益。
3. 面對不同的意見和觀點,我們應該保持常容的心態,尊重他人的思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可以將三常的每個字拆分成三個部分來記憶:三(表示數量)+ 常道(道德準則)+ 常仁(仁愛之心)+ 常容(寬容謙和)。通過將每個部分與其含義聯系起來記憶,可以更容易記住三常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了解更多關于儒家思想和孔子學說的內容,可以深入理解三常的背景和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常常遵循三常的準則,做一個好學生。
2. 初中生:作為班長,我要以三常為榜樣,關心同學,幫助他們。
3. 高中生:在面對困難時,我們要保持常容的心態,不輕易放棄。
4. 大學生:作為未來的領導者,我們要牢記三常,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