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目魚
基本解釋
(1).鳒、鲆、鰈、鰨、舌鰨等魚類的統稱。這幾種魚身體皆扁平而闊,成長后兩眼逐漸移到頭部的一側,平臥在海底。又名鳒、魪、魼、鞋底魚、婢簁魚、奴屩魚、板魚、箬葉魚、偏口魚、拖沙魚等。《爾雅·釋地》:“東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史記·封禪書》:“東海致比目之魚。”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鱗四·比目魚》:“比,并也。魚各一目,相并而行也。”
(2).舊說此魚一目,須兩兩相并始能游行,故古代常用以比喻形影不離的情侶或朋友。 宋 梅堯臣 《八月二十二日回過三溝》詩:“不見沙上雙飛鳥,莫取波中比目魚。” 元 徐琰 《一枝花·間阻》套曲:“再幾時能夠那柔條兒再接上連枝樹?再幾時能夠那暖水兒重溫活比目魚?” 明 張居正 《答石麓李相公書》:“昔為比目魚,今作紛飛鳥,人生聚散離合,可勝嘆哉!”
英文翻譯
1.flatfish; flounder (鰈形目魚類總稱)
成語(Idiom):比目魚 (bǐ mù yú)
發音(Pronunciation):bǐ mù y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眼睛斜視或斜視的樣子,也用來形容一個人眼睛不正,看不清楚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比目魚是由“比目”和“魚”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比目魚是一種能夠用來比喻眼睛斜視或眼睛不正的動物。比目魚的眼睛位于頭部的一側,使得它只能通過一個眼睛來觀察周圍的事物。因此,比目魚的視野相對較窄,不能全面觀察事物。在成語中,比目魚用來形容一個人眼睛斜視或看不清楚事物,表示他的觀察力不準確或不全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比目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眼睛斜視或看不清楚事物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一個人的觀察力不準確或不全面,也可以用來自嘲自己的眼睛不好,看不清楚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比目魚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條魚因為長時間只用一只眼睛看東西,導致另一只眼睛變得遲鈍。這條魚被稱為比目魚,因為它只能用一只眼睛看東西。這個故事后來被用來比喻一個人的眼睛斜視或視力不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比目魚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比目”和“魚”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眼睛比目魚一樣,看事情總是不全面。
2. 她的眼睛斜視,像一條比目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比目魚的形象與眼睛斜視的樣子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條只能看到一側的魚,它的眼睛斜視,無法全面觀察周圍的事物,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比目魚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的成語,了解它們的起源和用法。你也可以嘗試使用成語來豐富自己的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看到過一條比目魚,它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側。
2. 初中生:他的眼睛斜視,像一條比目魚。
3. 高中生:她的觀察力不準確,就像一條比目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