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足
基本解釋
◎ 失足 shīzú
(1) [trip]∶比喻犯嚴重錯誤或墮落
一失足成千古恨
(2) [slip]∶行走時不小心跌倒
失足落水
近義詞
出錯、墮落、腐化、淪落、沉淪
英文翻譯
1.(不小心跌倒) lose one's footing; slip
詳細解釋
(1).謂舉止不莊重。《禮記·表記》:“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 孔穎達 疏:“不失此足之容儀而作夸毗進退於眾人也。”
(2).不慎跌倒;足未站穩。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誤掇惡名》:“ 楊篆 員外, 乾符 中佐 永寧 劉丞相 淮南 幕,因游 江 失足墜水。”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碧碧》:“少年遑遽,極力擠之, 孫 猝不及防,失足墜巖下。” 郭小川 《大海浩歌》:“我們的五班長,不慎失足落大海。”
(3).比喻墮落或犯嚴重錯誤。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彈絲》:“少逢漂泊,偶爾失足于風塵。”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湯先生》:“少年兒宜使苦,苦則志定,將來不失足也。”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一幕:“少奶奶:‘一失足成千古恨,女人走錯了路,是不能原諒的。’”
成語(Idiom):失足
發音(Pronunciation):shī z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因疏忽大意或計劃不周,導致不幸的事情發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失足是一個形象的比喻,用來形容人在某種情況下出現錯誤或失誤,導致不好的結果或后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失足一詞可以用于描述各種場景,如在工作中犯了錯誤、考試中失誤、談戀愛中出現差錯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失足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有一個叫趙子龍的人,他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將領。一次,趙子龍帶領部隊在山路上行軍,因為疏忽大意,不小心踩到了一個石頭,結果跌倒了。這個失足的事件讓他感到非常慚愧,他立刻對自己進行了反省,并且下定決心要更加謹慎小心,以免再犯類似的錯誤。后來,人們就用“失足”來形容因為疏忽大意而導致不好的結果或后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失足的成語結構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失足”和賓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比賽中失足了,導致整個團隊失敗了。
2. 小明在考試中失足了,因為沒有認真復習。
3. 她在談戀愛中失足了,犯了一個不可挽回的錯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失足”與犯錯誤的情景聯系起來,形成一個鮮明的形象。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走路時不小心踩到了香蕉皮,結果摔倒了,這個場景可以幫助記憶“失足”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失足”相關的成語,如“失手”、“失言”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操場上失足了,結果摔了一跤。
2. 初中生:他在考試中失足了,因為沒有認真看題。
3. 高中生:她在比賽中失足了,導致整個團隊失敗了。
4. 大學生:我在實習中失足了,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