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wǔ gǔ bù fēn ㄨˇ ㄍㄨˇ ㄅㄨˋ ㄈㄣ五谷不分(五穀不分)
語出《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 朱熹 集注:“五穀不分,猶言不辨菽麥爾,責其不事農業。”后多形容脫離生產實踐,缺乏常識。《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你只看‘道千乘之國,使民以時’的那個‘時’字,﹝ 孔子 ﹞可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人?” 謝覺哉 《由一個階級變到另一個階級》:“可惜我由蒙館進了經館就和這方面疏遠了,漸漸成為一個‘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知識分子。”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五谷不分
成語(Idiom):五谷不分(wǔ gǔ bù fēn)
發音(Pronunciation):wǔ gǔ bù f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五種谷物(稻、麥、粟、黍、稷)無法區分,比喻不分好壞、輕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谷不分這個成語源自古代農耕社會,谷物是人們生活的重要食物。五谷不分指的是稻、麥、粟、黍、稷這五種谷物無法區分,意味著它們在價值和重要性上并無差別。這個成語比喻不分好壞、輕重,表示對人物、事物或觀點的評價不分高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五谷不分這個成語常用于夸獎人們對待事物公正無私,不偏袒任何一方。也可以用于批評人們對待事物不加區分,不分輕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五谷不分的故事起源于《論語·子罕篇》中的一則對話。孔子對弟子子罕說:“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意思是說君子對待天下之人,沒有適合的人,也沒有不適合的人,只看是否符合道義。子罕回答:“然則與?”孔子說:“二三子,豪杰也,猶可以五谷不分。”這里的“五谷不分”比喻君子對待人們不分貴賤,只看是否有才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谷不分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五谷”是主語,表示五種谷物, “不分”是謂語動詞,表示不加區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待下屬非常公正,五谷不分。
2. 這個老師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五谷不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五谷”與稻、麥、粟、黍、稷這五種谷物進行聯想,再結合“不分”的意思,形成一個形象記憶。例如,可以想象一個農田上的五種谷物混在一起,無法分辨出哪一種是哪一種。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評價無差別、不分輕重的成語,如“眾口難調”、“一視同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老師對我們每個人都很好,五谷不分。
2. 小學生:我覺得所有科目都很重要,五谷不分。
3. 初中生:老師對待學生都很公平,五谷不分。
4. 高中生:他對待不同學科的學習態度都很認真,五谷不分。
5. 大學生:老師對我們的研究方向都一視同仁,五谷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