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闈
基本解釋
(1). 漢 代尚書省在 建禮門 內,又近禁闈,故稱之為禮闈。《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出入禮闈,朝夕舊館。” 李善 注引《十洲記》:“ 崇禮闈 ,即尚書上省門; 崇禮 東 建禮門 ,即尚書下舍門,然尚書省二門名禮,故曰‘禮闈’也。” 張銑 注:“禮闈,尚書省也。” 唐 王維 《工部楊尚書夫人京兆王氏墓志銘》:“朝含香兮禮闈,夕青瑣兮黃扉。”
(2).指古代科舉考試之會試,因其為禮部主辦,故稱禮闈。 唐 杜甫 《哭長孫侍郎》詩:“禮闈曾擢桂,憲府舊乘驄。” 唐 劉禹錫 《宣上人遠寄賀禮部王侍郎放榜后詩因而續和》:“禮闈新榜動 長安 ,九陌人人走馬看。” 清 袁枚 《隨園隨筆·禮闈》:“ 開元 七年考功員外郎 李昂 為舉人詆呵,帝以員外郎望輕,乃移貢舉於禮部,以侍郎主之,禮部選士自此始。見《新唐書·選舉志》。”
成語(Idiom):禮闈(lǐ wéi)
發音(Pronunciation):lǐ wé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禮儀之門,指官方舉辦的禮儀儀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禮闈源自古代官方舉辦的禮儀儀式,為了確保禮儀的嚴肅性和莊重性,會設立一個專門的場所,稱為“禮闈”。在這個場所進行各種儀式活動,如宴會、祭祀、祈福等。禮闈象征著權威和尊嚴,參與其中的人必須嚴格遵守禮儀規定,以示對官方的尊重和敬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禮闈這個成語多用于形容正式隆重的場合或儀式,也可用于形容重要的會議或慶典。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古代官方舉辦的禮儀儀式非常重要,一旦有人違反禮儀規定,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為了確保禮儀的嚴肅性,官方設立了專門的場所,稱為“禮闈”。參與禮儀儀式的人必須嚴格遵守規定,否則將被視為不尊重權威和不重視儀式,因此,禮闈成為了嚴肅莊重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禮闈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禮”表示禮儀,第二個字“闈”表示門,結合起來表示“禮儀之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國慶慶典上,國家元首將親自主持禮闈儀式。
2. 他的婚禮非常隆重,舉辦在一座宏偉的禮闈之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禮闈”這個成語與正式隆重的場合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參與其中,遵守禮儀規定。可以通過多次重復記憶和使用這個成語來鞏固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禮儀相關的成語,如“禮尚往來”、“禮失求諸野”等。還可以學習相關的文化知識,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禮儀習俗。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學校的升旗儀式上,我們要走過禮闈,向國旗行注目禮。
2. 初中生:參加畢業典禮時,我們要走過禮闈,接受頒發畢業證書。
3. 高中生:在學校的開學典禮上,學生代表要走過禮闈,發表開學演講。
4. 大學生:參加畢業典禮時,我們要走過禮闈,接受學位證書。
5. 成年人:在婚禮上,新郎新娘要走過禮闈,接受親友的祝福。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全面了解和記憶“禮闈”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