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才
基本解釋
(1).中等才能。 漢 司馬遷 《報任安書》:“夫以中才之人,事有關於宦豎,莫不傷氣,而況於慷慨之士乎?”《三國志·魏志·王朗傳》:“ 霍去病 ,中才之將,猶以 匈奴 未滅,不治第宅。”
(2).指中等才能的人。 宋 邵雍 《秋日雨霽閑望》詩:“陳言生活不須矜,自是中才皆可了。” 何啟 胡禮垣 《新政論議》:“不知外國之才得之俱由考試,未經超考,仍是中才,未經一考,則是庸才而已。”
科考中式之才。 清 龔煒 《巢林筆談續編·出言何可不慎》:“丁卯之夏,有 粵 東 蕭系良 橐數百金,往京師捐教職,遇予於 淮 上,出其文示予,則歲科領案作也,充滿有力。予謂君中才,場后就捐未遲。”參見“ 中式 ”。
成語(Idiom):中才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c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具有一定才華、能力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才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中”和“才”兩個字組成。中指適度、適中,才指才能、才華。中才指的是具有一定才華、能力的人,既不是非常優秀也不是非常平庸,而是處于適中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中才常用于形容某人的才能或能力適中,既不是非常出色也不是非常差勁。這個詞語可以用來表達對某人的評價或描述某人的能力水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中才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它是根據古代《周禮·考工記》中的“中才之人”一詞演變而來。《周禮·考工記》是一部古代中國的法律典籍,記載了古代官員選拔和考核的制度。其中提到了“中才之人”,意思是選拔具有一定才能的人來擔任官職。后來,這個詞語演變成了形容具有一定才華、能力的人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才為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中是形容詞,表示適度、適中;才是名詞,表示才能、才華。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不是天才,但也算是個中才。
2. 這位選手雖然沒有奪冠,但是在比賽中展現出了中才的水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中才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個中間位置,既不是非常出色也不是非常平庸,正好處于適中的狀態,這個人就是中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才能和能力相關的成語,例如“大智若愚”、“一日千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雖然不是班里最聰明的,但也算是個中才。
2. 初中生:雖然他的成績不是最好的,但是他的努力和中才讓他在班里受到了認可。
3. 高中生:他在學校的各個方面都表現出了中才,是個全面發展的學生。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要不斷努力,爭取成為中才以上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