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意
基本解釋
◎ 主意 zhǔyì
(1) [definite view;one’s own judgment]∶主見
這個人有主意
(2) [idea;thought]∶辦法
好主意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辦法) idea; plan
詳細解釋
(1).君主的心意。《韓非子·孤憤》:“以反主意與同好爭,其數不勝也。”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承風指以茍容,揆主意而扶非者,諂人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記》:“同開翰苑時名重,遍歷朝端主意深。”
(2).主旨。 宋 唐庚 《文錄》:“古樂府命題皆有主意。”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正統辯》:“而問之以《春秋》之大法,綱目之主意,則概乎其無以為言也。” 魯迅 《墳·宋民間之所謂小說及其后來》:“如《拗相公》開首雖說 王莽 ,但主意卻只在引出 王安石 ,即其例。”
(3).主見;主張。 元 關漢卿 《四春園》第三折:“兄弟這一去必有個主意。” 明 高攀龍 《講義·中庸之為德章》:“譬如行路者,胸中必有個主意,要到何處去,方可上路走。”《紅樓夢》第九一回:“﹝ 金桂 ﹞心里倒沒了主意,只是怔怔的坐著。”
(4).決定。 元 無名氏 《賺蒯通》第二折:“既然如此,你主意要去,令人與我將的那紙錢水飯過來。”《水滸傳》第三五回:“這件事盡都是我主意,不干四郎之事,你休埋怨他。”《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四:“卻是豪家主意,推他做個庵主。”
(5).用意,用心。 明 李贄 《答耿司寇書》:“且吾聞 金吾 亦人杰也,公切切焉欲其講學,是何主意?”《水滸傳》第六六回:“想此賊人,潛地退去,沒頭告示亂貼,此是計窮,必無主意,相公何必多慮。”《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 鄭虎臣 的主意,只教 賈似道 受辱不過,自尋死路。”
(6).辦法。《儒林外史》第三回:“報録的內中有一個人道;‘在下倒有一個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紅樓夢》第五五回:“若是 鳳姐 前,他便早已獻勤,説出許多主意、又查出許多舊例來,任 鳳姐 揀擇施行。” 老舍 《駱駝祥子》十二:“他象被廚子提在手中的雞,只知道緩一口氣就好,沒有別的主意。”
(7).創議。 宋 陸增祥 《重修臥龍寺記》:“歲次乙酉主意造碑住持僧 行遵 同本師 子溫 立。”
(8).猶起意。 元 孫仲章 《勘頭巾》第三折:“他道你先主意。﹝旦云﹞是他先起意來。”
成語(Idiom):主意
發音(Pronunciation):zhǔ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主意指的是對事物的認識、看法或決策。通常用來表示對某個問題或事情的想法、意見或計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主意是指人們對某個問題或事情的認識和看法,是對事物進行思考和決策的結果。它強調了人們對問題的主動思考和判斷能力,以及對事物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主意常常用于討論決策、規劃和計劃等方面的話題。它可以用于工作、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表達對某個問題的看法或對某個事情的決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莊公二十八年》記載了一個故事,故事中有一個叫做子產的人,他在戰爭中做了一個聰明的決策,最終取得了勝利。后來,人們就用“子產有主意”來形容一個人聰明、能夠做出明智決策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意是一個名詞,沒有固定的成語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需要集思廣益,大家一起出主意解決這個問題。
2. 他一直都很有主意,不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都能做出明智的決策。
3. 在這個困難的時刻,我們需要一個明智的領導者來提出主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個高處,俯瞰著周圍的一切,表示他對事物的認識和思考能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主意相關的成語,如“主見”、“主持”等。同時,還可以學習與決策、思考相關的詞語和成語,以增加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有一個主意,我們可以組織一次植樹活動。
2. 初中生:我覺得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不夠好,我有一個更好的主意。
3. 高中生:在選擇專業的時候,我需要好好考慮,制定一個明確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