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鋌而走險
發音(Pronunciation):tǐng ér zǒu x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冒著極大的風險或危險行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鋌(tǐng)指鐵矛尖端,走(zǒu)指前進,險(xiǎn)指危險。成語“鋌而走險”比喻在極度危險的情況下采取冒險的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一個人為了達到某個目的而不顧一切地冒險行事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種困境下,無法回避的危險選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中國古代戰國時期。當時,齊國和楚國戰爭頻繁,齊國的將軍田單面對楚軍的圍攻,無法突圍。為了保護自己和部下,田單決定率領部隊冒險突圍,結果成功逃脫。從此,人們用“鋌而走險”來形容冒險行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為了拯救人質,他鋌而走險,勇敢地沖向歹徒。
2. 這個企業為了擴大市場份額,不惜鋌而走險,采取了激進的營銷策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鋌而走險”與“冒險”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手持鐵矛,勇敢地沖向危險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冒險、風險相關的成語,如“孤注一擲”、“冒險家”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6-12歲):為了幫助小狗找到主人,小明鋌而走險,冒著大雨去尋找。
中學生(13-18歲):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鋌而走險,毅然選擇了艱難的道路。
大學生及成年人:為了挽救公司的危機,經理們鋌而走險,決定進行大規模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