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撓
成語(Idiom):怯撓(qiè náo)
發音(Pronunciation):qiè n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害怕而又不安地擺弄,比喻心神不定,猶豫不決或者心煩意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怯撓是由“怯”和“撓”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怯指害怕、膽怯,撓指擺弄、抓撓。怯撓形容人在心神不定、猶豫不決或者心煩意亂的狀態,害怕而又不安地擺弄自己或者周圍的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怯撓常用于形容人在困擾、猶豫不決或者心煩意亂的情況下的狀態。可以用來形容在面臨重要決策時,一個人舉棋不定,左右為難的心理狀態,也可以用來形容在面對困難、挫折或者壓力時,一個人焦慮不安,無法平靜思考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怯撓的故事起源于《晉書·卷一百五十四·苻生傳》。據說,苻生是晉朝末年的一個權臣,他在位期間,殘暴無道,威逼利誘,對待百姓非常殘忍。有一天,苻生召見一個官員,官員心中既害怕又憂慮,手足無措,不停地擺弄自己的衣角。苻生看到后,便用“怯撓”來形容官員那種害怕而又不安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怯撓是一個形容詞+動詞的結構,形容詞“怯”用來形容動詞“撓”,表示人在害怕而又不安地擺弄自己或者周圍的事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面對考試成績公布時,心里怯撓得無法入睡。
2. 在重要會議上,他怯撓地擺弄著手中的文件,不知道該如何發言。
3. 小明在面對困難時,總是怯撓不安,缺乏自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怯撓的發音“qiè náo”與害怕而又不安地擺弄自己的動作形象聯想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怯撓相關的成語,如“怯場”、“心神不定”等,可以進一步擴展對類似情感狀態的理解和表達。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考試前,小明感到怯撓,手忙腳亂地整理書包。
2. 初中生:面對演講比賽,小紅感到怯撓,聲音顫抖地開始演講。
3. 高中生:面對大學錄取通知書,小李感到怯撓,心里忐忑不安。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怯撓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