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十三位門閥,在復姓中排序為第五位。從《姓譜》和《唐書·宰相世系表》兩書中的記載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夏侯氏的歷史淵源。夏侯氏和單姓夏氏同為大禹后裔。春秋時代杞國被楚國并滅之后(約于公元前445年),杞簡公的弟弟佗公奔于魯國,魯悼公因為他是大禹的后裔,封他為爵侯,于是稱為夏侯氏。其后世子孫便以夏侯為姓。得姓歷史應該是距今2400年左右。夏侯氏的郡望為譙郡、魯國郡。譙郡,東漢建安年間設置,其地在今安徽、河南二省之間。魯國郡,西漢初將秦朝原有的薛郡改為魯國,到三國魏及晉代又改為魯郡,其地相當于今山東曲阜、泗水一帶。其后人除安徽、山東二地之外,現大部分(約2萬余人)居于江西吉安、贛州、分宜等地。
今江西省的南昌市、贛州市興國縣、新余市分宜縣、吉安市吉水縣,安徽省的天長市、合肥市、亳州市、阜陽市,江蘇省的金湖縣、洪澤市,浙江省的富陽市,山東省的濟南市、淄搏市、臨沂市、濰坊市、曲阜市、泗水縣,北京市,陜西省的西安市,臺灣省的臺北市,河南省的鄭州市上街區,廣東省的惠州市,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市、日本等地,均有夏侯氏族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