寖怠
成語(Idiom):寖怠(jìn dài)
發音(Pronunciation):jìn d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在做事情時,態度消極,遲疑不決,拖延時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寖怠是由“寖”和“怠”兩個字組成的,寖意為遲延,怠意為懶惰。寖怠形容一個人做事情時遲疑不決,拖延時間,缺乏積極性和執行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寖怠多用于形容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拖延和懶散情況。可以用來批評某人做事情不積極,缺乏決斷力和執行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寖怠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年》中。故事是說魯國有個人名叫季氏,他做官的時候,經常拖延不辦事情,因此被人們稱為“寖怠”。這個故事流傳下來,成為了形容拖延、懶散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工作總是寖怠,一點也不積極。
2. 這個學生寖怠,作業總是拖到最后一刻才開始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寖怠”拆解為“寖遲怠懶”,形象地表示了拖延、懶散的意思。可以通過將這兩個詞與拖延、懶散的形象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寖怠是形容詞+動詞結構的成語,學習成語時可以注意其結構和用法。同時,還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寖延、寖延拖拉,進一步擴展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總是寖怠,不愿意做作業。
2. 小學生:我不喜歡寖怠的同學,他們總是不按時完成任務。
3. 初中生:老師批評我們寖怠,我們要提高自己的效率。
4. 高中生:寖怠是成功的大敵,我們要時刻保持積極的態度。
5. 大學生:大學生活中,不能寖怠,要充實自己的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