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差竹
成語(Idiom):參差竹
發音(Pronunciation):cēn cī z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高低不平,參差不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參差竹是由兩個詞語組成的成語,其中“參差”意為高低不平、參差不齊,“竹”指竹子。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竹子的生長狀態,也用來比喻事物的高低不平、不規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山勢、波浪、人物行走的姿態等,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不均勻、不協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參差竹起源于《詩經·小雅·巷伯》中的一句詩:“橿與榛與菅與茞,可以柔克剛,參差靡止。”這句詩描寫了一片參差不齊的竹子,用來比喻柔弱的力量可以克服強大的力量。后來,這個成語被引申為形容事物的不平衡、不協調。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山勢參差竹,景色十分壯觀。
2. 這幅畫的線條參差竹立,給人一種動感十足的感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參差竹的形象與不均勻、不協調的事物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形容事物不均勻、不協調有關的成語,例如“參差不齊”、“不平衡”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山上的參差竹好像一個個小房子,非常有趣。
2. 初中生:這個舞蹈動作參差竹立,需要我們更加用心去練習。
3. 高中生:這篇文章的結構參差竹立,需要進行一些調整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