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
基本解釋
(1).一人。指男人。《書·君陳》:“爾無忿疾于頑,無求備于一夫。” 孔穎達 疏:“無求備于一人。”《漢書·谷永傳》:“ 秦 居平土,一夫大呼而海內崩析者,刑罰深酷,吏行殘賊也。” 宋 蘇軾 《與滕達道書》:“一夫進退何足道。”
(2).特指一個農夫。《孟子·萬章下》:“耕者之所獲,一夫百畝。百畝之糞,上農夫食九人。”《魏書·高祖紀》:“ 太和 元年詔曰:一夫制治田四十畝,中男二十畝。無令人有餘力,地有遺利。” 宋 歐陽修 《解官后答韓魏公見寄》詩:“老為南畝一夫去,猶是東宮二品臣。”
(3).猶言獨夫。指眾叛親離的人,暴君。《孟子·梁惠王下》:“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 紂 矣,未聞弒君也。”《文選·陸機<五等諸侯論>》:“一夫從橫,則城池自夷,豈不危哉?” 李善 注:“一夫謂 董卓 也。”
(4).借指地積,方百步或百畝。《周禮·考工記·匠人》:“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鄭玄 注:“方各百步。” 賈公彥 疏:“蓋市曹司次介次所居之處與天子二朝,皆居一夫之地,各方百步也。”《新唐書·食貨志二》:“古者百畝地號一夫,蓋一夫授田不得過百畝。”
成語(Idiom):一夫
發音(Pronunciation):yī f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表示某一事物或情況只需要一個人即可完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夫一人,意味著只需要一個人的力量或能力就可以完成某項任務或解決某個問題。這個成語強調了個體的力量和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所能做到的事情,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所承擔的責任和能力。常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此成語最早出現在《荀子·勸學》中。荀子是中國戰國時期的一位思想家和政治家,他在《勸學》一書中提到了“一夫”的概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一夫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個人就能完成這個項目,真是一夫之勇。
2. 這個家庭靠著妻子的一夫之力,養活了一大家子人。
3. 在這個困難的時期,我們需要每個人都展現出一夫之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把“一夫”理解為“一個人”的意思,通過記住“一個人”這個概念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等,來擴展對個體力量和能力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一個人就可以完成這個任務,我真的很有一夫之勇。
2. 初中生:在班級里,我一個人負責整理圖書館,展現出了一夫之勇。
3. 高中生:在考試前的復習階段,我決定一個人去圖書館學習,體現了一夫之勇。
4. 大學生:面對挑戰,我一個人去參加了比賽,展現出了一夫之勇。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一個人負責了整個項目,體現出了一夫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