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度
基本解釋
[釋義]
(名)有修養的舉止姿態。
[構成]
偏正式:風(度
[例句]
風度翩翩。(作主語)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demeanour; bearing
詳細解釋
◎ 風度 fēngdù
[demeanor;bearing] 美好的舉止、姿態或氣度
有風度的人
風度大方
(1).指人的言談舉止和儀態。《后漢書·竇融傳論》:“嘗獨詳味此子之風度,雖經國之術無足多談,而進退之禮良可言矣。”《宋史·儒林傳五·胡安國》:“然風度凝遠,蕭然塵表。”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鳳陽士人》:“音聲靡靡,風度狎褻。士人搖惑,若不自禁。” 魏巍 《擠垮它》:“他渾身上下都很清潔、整齊,保持著軍人的習慣和風度。”
(2).特指美好的舉止姿態。《魏書·穆亮傳》:“ 羆 弟 亮 ,字 幼輔 ,初字 老生 ,早有風度。” 丁玲 《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十五:“ 文采同志 正如他的名字一樣,生得頗有風度。”
(3).氣概,器量。 南朝 宋 顏延之 《庭誥文》:“昔之通乎此數者,不為剖判之行,必廣其風度,無挾私殊,博其交道,靡懷異曲。”
(4).指詩文書畫的風致神韻。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殷文圭》:“ 唐 末,文體澆漓,才調荒穢,稍稍作者,強名曰詩…… 文圭 稍入風度,間見奇崛,其殆庶幾乎!” 明 方孝孺 《上蜀府啟》:“ 謝公 墨竹暨詩,風度英妙,足為國華。”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五:“山僧驚異。告曰:此 焦山 僧 朗月 之詩,寂去已三十三年矣,其風度語言,與君相似。”
(5).風吹拂過。 南朝 梁 王僧孺 《中寺碑》:“日流閃爍,風度清鏘。” 唐 顧非熊 《出塞即事》詩之一:“ 河 上月沉鴻雁起,磧中風度犬羊膻。” 唐 慧凈 《和琳法師初春法集之作》:“塵飛揚雅梵,風度引疏鐘。”
成語(Idiom):風度 (fēng dù)
發音(Pronunciation):fēng d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儀態和風采,表示人的舉止文雅、得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風度是指一個人的儀態和風采,通常指一個人的舉止得體、文雅。一個有風度的人在言談舉止中表現出自信、從容、禮貌和優雅的品質,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儀態和舉止,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的優雅和得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風度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記載了春秋時期魯國公子重耳的故事。當時魯國被楚國攻打,公子重耳被迫流亡他國。在流亡期間,他一直保持著優雅的儀態和儒雅的風采,贏得了眾多人的敬仰和贊美。后來,公子重耳成功奪回了魯國的統治權,成為了魯國的君主。這個故事表達了一個人通過自身的儀態和風采可以贏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風度是由“風”和“度”兩個字組成的,其中“風”表示風采、氣質,“度”表示儀態、舉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風度令人欽佩,無論在什么場合都能表現得體。
2. 她的風度和談吐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他的風度和才華使他成為了公司的領導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穿著一身整潔的衣服,站在風中,儀態優雅地行走,展現出自信和從容的風采。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風華絕代”、“風采”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風度就像一位文明小使者,給人們帶來了快樂。
2. 初中生:她的風度讓人佩服,無論在學習還是人際交往中都表現得很出色。
3. 高中生:他的風度和談吐展現出他的自信和修養,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們應該培養良好的風度,展現出自己的風采和素養。
5. 成年人:無論在工作還是社交場合,我們都應該保持自己的風度,展現出成熟和自信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