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ī jué bù zhèn ㄧ ㄐㄩㄝˊ ㄅㄨˋ ㄓㄣˋ一蹶不振
◎ 一蹶不振 yījué-bùzhèn
[collapse after one setback;be in shambles;curl up;never be able to recover after a setback] 一遭到失敗或挫折就再也振作不起來
詞語解釋
yī jué bù zhèn ㄧ ㄐㄩㄝˊ ㄅㄨˋ ㄓㄣˋ一蹶不振
比喻一經挫折,就不能再行振作。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外國·奉使被議》:“此數君俱才諝著聞,以出疆僨事,一時同入廢籍,且近在七八年間,皆一蹶不復振。” 清 王夫之 《續通鑒論·漢宣帝》:“憚數歲之勞,遽期事之速效,一蹶不振,數十年兵連禍結而不可解。” 清 黃鈞宰 《金壺七墨·王廉訪》:“所慮者一蹶不振,從此為外夷所輕。” 梁斌 《紅旗譜》四二:“可惜到了這二十世紀的中葉,就說什么也一蹶不振了。”亦作“ 一蹶不興 ”。 孫中山 《興中會章程》:“乃以庸奴誤國,涂毒蒼生,一蹶不興,如斯之極。”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一蹶不振
成語(Idiom):一蹶不振(yī jué bù zhèn)
發音(Pronunciation):yī jué bù zh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或事物由于一次失敗或挫折而無法恢復原有的狀態,一蹶不振意味著一次小小的失敗會導致整個局勢的崩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蹶不振形容一個人或事物由于一次失敗而無法恢復原有的狀態,一次小小的挫折就會導致整個局勢的崩潰。比喻在關鍵時刻不能堅持下去,一旦受到挫折就無法再繼續前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一個人、一個團隊或一個國家在遭遇失敗或挫折后無法恢復,無法再繼續前進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明代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的《養狗》一則。故事講述了一個貪婪的主人養了一只狗,狗用嘴里的骨頭引誘主人,當主人想拿走骨頭時,狗突然咬住不放,主人想用棍子打狗,狗卻一蹶不振地死了。這個故事通過狗的無法振作的例子,形象地描繪了“一蹶不振”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潔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經濟一蹶不振,政府需要采取措施來恢復。
2. 這個企業遭受了一次重大損失后,一蹶不振,最終倒閉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一蹶不振”與一個人或事物在遭受一次失敗后無法恢復的形象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失敗、挫折相關的成語,如“一敗涂地”、“屢戰屢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考試不及格后,一蹶不振,再也沒有努力學習。
2. 初中生:足球隊在比賽中輸了一場后,一蹶不振,連續輸了好幾場。
3. 高中生:學生會策劃的活動失敗后,一蹶不振,失去了信心。
4. 大學生:大學生創業失敗后,一蹶不振,回到了家里繼續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