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兵
基本解釋
古代地方武裝。始于 西魏 、 北周 ,由大都督或儀同統領,居于本鄉。其后歷代有之。《隋書·張奫傳》:“ 高祖 作相,授大都督,領鄉兵。”《宋史·兵志四》:“鄉兵者,選自戶籍,或土民應募,在所團結訓練,以為防守之兵也。”《清史稿·兵志四》:“鄉兵始自 雍 乾 ,旋募旋散,初非經制之師……各省舉辦團練,有駐守地方者,有隨營征勦者。”
成語(Idiom):鄉兵
發音(Pronunciation):xiāng b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鄉村中擔任巡邏、維持治安等工作的義務士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鄉兵一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鄉村社會,鄉村中常設有一批由當地居民組成的義務士兵,他們負責巡邏、維持治安等工作。鄉兵通常沒有正規的軍事訓練,但他們具備一定的戰斗力,能夠應對一些常見的安全問題。鄉兵的存在為鄉村社會提供了一種基本的維護治安的力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鄉兵一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可以用于形容一些具備一定能力但沒有正規訓練的人。也可以用于比喻一些能力有限的人在特定領域中的表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鄉兵一詞的起源較為模糊,可能與古代鄉村社會的軍事組織有關。鄉村中的居民常常需要自行組織起一支軍事力量來維護自己的安全,這些義務士兵就是鄉兵的雛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鄉兵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小村莊的鄉兵雖然沒有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但他們勇敢無畏,保衛了家園。
2. 在這個領域中,他只是一個鄉兵,缺乏專業知識和經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鄉村”、“義務士兵”等概念相關聯來記憶鄉兵一詞。可以想象鄉村中的居民組成一支軍事力量來保衛家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軍事有關的成語,如“兵臨城下”、“炮火連天”等,以加深對中國文化和語言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鄉兵是為了保護我們村莊的安全而存在的。
2. 初中生:雖然他們是鄉兵,但在危急時刻展現出了勇敢的一面。
3. 高中生:鄉兵雖然沒有正規軍事訓練,但他們的存在為鄉村社會提供了基本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