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人
基本解釋
(1).國人;百姓。《書·金縢》:“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筑之。”按,《史記·魯世家》作“國人”。 宋 沉遼 《和穎叔西園春宴》:“太守樂邦人,縱觀迨時豊。” 清 方文 《東湖行》:“郡縣有司既草草,邦人好事者亦少。”
(2).諸侯。《詩·小雅·沔水》:“嗟我兄弟,邦人諸友。” 毛 傳:“邦人諸友,謂諸侯也。”
(3).鄉里之人;同鄉。《韓詩外傳》卷十:“臣 麥丘 之邦人。” 宋 梅堯臣 《南陽謝紫微挽詞》之三:“里社當存祀,邦人定立碑。” 明 高啟 《死亭灣》詩:“邸吏驚赤綬,邦人候朱輪。” 清 吳廷華 《沉孝子行》:“我友哭子幾喪明,邦人請旌留孝名。”
成語(Idiom):邦人 (bāng rén)
發音(Pronunciation):bāng r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同一個國家的人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邦人是由“邦”和“人”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邦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人指的是人民。邦人指的是同一個國家的人民,強調了國家的團結和人民的凝聚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邦人可以用來形容國家內部的團結和和諧,也可以用來強調全國人民的凝聚力和團結一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一則故事。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了鞏固統治,他派人到各地搜集民間的歌謠,發現了一首歌謠中的一句“邦人共室”。秦始皇對這句歌謠很感興趣,認為這句話表達了國家人民的團結和和諧,于是將這句歌謠加入了《樂府詩集》中,使得邦人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邦人是一個雙音節的成語,由兩個單獨的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要團結一心,像邦人一樣,共同為國家的繁榮發展努力奮斗。
2. 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更應該團結起來,像邦人一樣,共同抵抗疫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個國家的中心,周圍是來自不同地區的人民,大家手拉手團結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邦人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國家、團結和和諧相關的成語,如“國泰民安”、“團結就是力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是邦人,應該團結一致,共同學習,為國家的未來做出貢獻。
2. 初中生:作為邦人,我們應該關心社會問題,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為社會和諧做出貢獻。
3. 高中生:邦人的責任是為國家的繁榮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4. 大學生:作為邦人,我們應該關注社會問題,積極參與公益事業,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