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邑
成語(Idiom):采邑
發音(Pronunciation):cǎi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國君或王子親自到外地巡視,考察民情,了解百姓疾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采邑一詞源于古代中國,邑指的是鄉村或城市,采則表示親自巡視或考察。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國君或王子親自到外地巡視,考察民情,了解百姓疾苦。它強調了領導者應該親自走出宮殿,了解民情,體察民意,以便更好地治理國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領導者親自到基層了解情況的行為。它可以用來表達一個領導者關心民生、關注民情的態度,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積極主動地了解和解決問題的行為。在工作場合或社會生活中,可以用來鼓勵人們主動出擊、深入實地了解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采邑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記載了一個古代國君親自到外地巡視的故事。據說,春秋時期的齊國國君齊桓公,為了了解國內外的狀況,親自到各地巡視,考察民情。他不僅親自到基層了解百姓的疾苦,還積極解決問題,使國家變得更加安定和繁榮。這個故事成為了采邑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采邑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采”是動詞,表示親自巡視或考察;“邑”是名詞,表示鄉村或城市。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者應該像齊桓公一樣,親自到基層采邑,了解民情。
2. 他經常采邑,與百姓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采邑”拆解為“采”和“邑”兩個字,然后聯想到領導者親自到基層巡視的場景。可以想象一個國君走出宮殿,走進鄉村或城市,了解百姓的生活,解決他們的問題。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古代中國的歷史感興趣,可以深入了解春秋時期的齊國和齊桓公的治理方法,以及其他古代國君的巡視制度。這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采邑,因為我可以了解更多有趣的事情。
2. 初中生:老師教育我們要像領導者一樣采邑,了解社會的變化和人民的需求。
3. 高中生:作為學生代表,我要親自采邑,了解同學們的意見和建議,為他們爭取更好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