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
基本解釋
[釋義]
(名)〈書〉謙辭,指自己的議論。
[構成]
偏正式:芻〔議
[例句]
這是本人的芻議。(作賓語)
英文翻譯
1.[謙] my humble opinion; a rustic opinion
詳細解釋
◎ 芻議 chúyì
[my meager opinion] 謙詞,指自己的不成熟的言談議論,亦指淺陋的議論
皇圖不隔于芻議。——王勃《上絳州上官司馬書》
淺陋的議論。多用作自謙之辭。《南齊書·劉善明傳》:“瞽言芻議,伏待斧鉞。” 唐 王勃 《上皇甫常伯啟》:“君侯飾揚芻議,提奬蕪詞。” 胡適 《文學改良芻議》:“謂之芻議,猶云未定草也,伏惟國人同志有以匡糾是正之。”
成語(Idiom):芻議(chú yì)
發音(Pronunciation):chú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某事物進行思考、討論或議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芻議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芻指的是草料,議指的是思考、討論或議論。芻議的含義是對某事物進行深入思考、討論或議論。它強調了對事物的仔細思考和全面討論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芻議常常用于形容對某一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思考或討論的情景。它可以用于學術討論、政治辯論、社會問題的分析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芻議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孟子·告子上》這篇文章中。文章中說,孟子曾經參觀了齊國的一座牧場,看到牛羊在吃草時,它們會先咀嚼一段時間,然后再吞下去。孟子對此感悟頗深,他把這種牛羊咀嚼草料的行為比喻為人們對待問題的思考過程,認為人們在面對問題時,應該像牛羊一樣,先仔細咀嚼思考,然后再做出決策或發表意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芻議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在會議上芻議了這個問題,最后達成了共識。
2. 這本書的作者在其中芻議了自然界的美妙之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芻議的“芻”字聯想成牛羊在咀嚼草料,而“議”字則代表思考和討論,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思考、討論相關的成語,如“沉思熟慮”、“深思熟慮”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在班會上芻議了如何保護環境的問題。
2. 初中生:老師讓我們小組芻議一下這個數學題的解法。
3. 高中生:我們在辯論賽中芻議了人工智能對社會的影響。
4. 大學生:我們在研究生論壇上芻議了科技創新的發展趨勢。